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研究
1 引言 2
2 我国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 2
3 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的困境 3
3.1 阅读内容杂乱纷呈 3
3.2 高校掌上图书馆阅读服务滞后 4
3.3 高校大学生手机学习效率低下 5
3.4 大学生受社会浅阅读风气影响 5
4 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 6
4.1 高校对学生手机阅读管理重视不够 6
4.2 大学生手机沉迷缺乏正确阅读观念 6
4.3 手机图书馆缺乏专业人员及多方合作 7
4.4 泛娱乐化对大学生阅读的消极影响 8
5 完善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的对策 8
5.1 加强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 9
5.2 加大手机图书馆阅读的资源建设 10
5.3 高校引导大学生手机阅读 11
5.4 倡导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的构建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手机阅读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对手机阅读这一习惯形成很大的依赖。“娱乐化”、“综合化”、“定制化”等特征成为高校学生手机阅读的主要动机。同时“泛阅读”和“浅阅读”这两种倾向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倾向影响,有向“社会化阅读”靠拢的特点。所以家庭、高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引导和激发大学生阅读的兴趣,顺应手机阅读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去教育、引导大学生管理自己的手机阅读,图书馆要为大学生准备更加丰富有益的手机阅读资源供其选择。因此凸显了手机阅读管理在高校大学生阅读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手机阅读管理研究对于手机阅读的定义,在此本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文对于手机阅读做出自己的定义: 手机阅读是基于智能手机网络平台的阅读方式,大学生通过手机阅读平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所需要的知识有目的性的去阅读能够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数字资源。认同碎片化的知识是有利的,以及可以互补系统化学习的一些空隙,但无法取代系统化的学习,并且如果只依赖于获取碎片化的知识,就没办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强调本文中手机阅读管理研究是大学生通过手机阅读的碎片化学习和学校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相结合对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进行提升的阅读管理。运用智能手机为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提供更好地服务,使高校学习者在一个全功能的学习体验环境中自发的去学习提高。为大学生提供增强运用手机网络阅读分析辨别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和工具,使大学生能够积极适应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手机阅读在高校教育科学的研究的真正发挥其作用。
2 我国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
21世纪10年代,大学生拥有智能机的比率接近百分之一百。手机加强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拓展了获取专业知识信息的渠道、拓展了获取专业知识信息的渠道,但与此同时手机也占据了同学们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手机抢占校园课堂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引发了老师们的高度注意。一时间,手机阅读使大学生课余生活趋于单调、手机阅读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等言论甚嚣尘上。的确,手机阅读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才是手机阅读真正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原因。“网络阅读具有的丰富性、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对图书馆缺少了依赖感。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入馆人数下滑,借阅量下降和文献利用率低等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存在着阅读时间不足、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碎片化阅读的好处可以整合信息,节约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典文化的传播。”[1]但弊端是:社会的主体人群的共性相对肤浅庸俗,所以肤浅庸俗的信息最容易传播,碎片化浅阅读是互联网工具下产生的更方便这类信息传播的方式,而非互联网只提供了这类方式。实际上信息时代制造丰富信息的人远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多,俄罗斯的那些高产作家几百万字上千万字在今天看来一点都不长,信息的复杂性也远超过去。同样对于大学生主流来说,最容易接受的内容仍然是那些相对浅显易懂激发情趣的“快餐化文学”和“浅阅读信息”。高校图书馆的传统阅读与娱乐化和功利化的互联网商业阅读相比较,综合新奇、时尚、娱乐、网络热点等元素的互联网商业阅读利用读者的猎奇心态、消遣心态,更加能够吸引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完善的大学生的盲目追捧和推崇。在手机阅读日益便利的今天,大学手机阅读越来越呈现出“快餐化”和“浅阅读”等倾向,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和培养,充分发挥其教育管理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手机阅读观念。通过对的大学生的手机阅读时间调查,我们发现: 有 63% 的大学生在课间、走路、食堂排队的手机阅读平均时间为每次 30 分钟以内;而长时间进行手机阅读往往发生在课堂及课余时间,每次一个小时以上的为39% 。由此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手机阅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主要以片段式出现,部分不能正确管理自己手机阅读的同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专业学习。
3 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的困境
3.1 杂乱纷繁的网络阅读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便利的通讯加之以Google搜索,几乎世界上一切的信息都能以数据化的形式被我们检索到。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利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谷歌搜索与网络的便利相结合,全球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数据的形式进行检索。这是一个真正的知识爆炸的时代。“计算机以及网络通讯给人们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传输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那么多的信息必然需要一定的整合和分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并不只是接踵而至的文本,而是各种网站、标题索引。”[2]根据网络调查,明星八卦、时事新闻在大学生网络阅读中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全学科全覆盖的各类型网络资源均使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各类网络资源都有大学生群体去阅读学习。在大学生日常的网络阅读的过程中,其目的性往往并不强,与此同时在阅读页面各种网络连接和广告也夹杂其中。在浏览器上头,大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的超链接,每个超链接都是可供点击的。导致大学生正在阅读思考的时候受到这些链接干扰而去点击一个超链接,他们就由现在所处的网页跳转至另外一个网页,从一个阅读环境跳转到一个新的阅读环境。一些大学生几个小时最后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遗忘最初网络阅读的任务,而迷失在其他信息里浪费许多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手机阅读效率。
我国的手机阅读内容更偏向小说散文,又以言情、玄幻等网络文学为主。手机阅读需要电信运营、出版界、终端制造等多领域的支持,其中跨领域的合作项目以多种形式内容展现。例如有传统媒体行业和智能手机平台的合作推出新闻APP、手机报、网络杂志、亚马逊的kindle等多种形式。 这多种多样的内容中,网络文学的井喷式发展为网络阅读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内容,我们在认同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区网络文学娱乐化的阅读内容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3.2 长期手机阅读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你通过学习阅读了解的所有信息,为了你的思维方式提供基石。所以大学生长期接受碎片信息会导致他们的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变得不够开阔。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简而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降低认知成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碎片化的知识通常只展示你最粗浅最表层的内容,却不会教导你真正的核心内容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曰“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使你只知道ABC,你也可以根据这三者的内在逻辑,得出DE,甚至F,这个过程就叫做思考。但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内在逻辑,即使你知道ABCDE,你也是没办法得出F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后它们能够呈现出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3]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当大学生手机阅读接受碎片信息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2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