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与冷清秋形象之比较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中国现代小说家张恨水的作品《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她们都是从家庭中出走的女性。同为出走的女性,同为活在广大读者心中的鲜明人物形象,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下的娜拉和冷清秋有着诸多可以比较的地方。此文章结合作品,先对娜拉与冷清秋的形象对比的共性进行阐述;随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娜拉与冷清秋形象的差异性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通过对娜拉与冷清秋形象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提出娜拉与冷清秋的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 娜拉,冷清秋,形象比较,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1.1 关于《玩偶之家》 1
1.2 关于《金粉世家》 1
2 娜拉与冷清秋的形象对比的共性 2
2.1 现实生活的影子 2
2.2 勇敢地为爱付出 3
2.3 相似的玩偶历程 5
2.4 意识的觉醒 6
3 娜拉与冷清秋的形象对比的差异性 8
3.1 “热”与“冷”的性格差异 8
3.2 “掌控”与“守护”的爱情宣言 10
3.3 “毅然决然”与“优柔寡断”的出走方式 11
4 娜拉与冷清秋的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11
4.1 强化自由、平等的意识 11
4.2 追求真爱的婚姻 12
4.3 寻求经济独立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注 释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79年所著的名作,这部作品轰动了整个挪威。20世纪初《玩偶之家》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娜拉的故事,引人深思,对中国的“五四”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继胡适的戏剧《终身大事》发难之后,侯曜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
1.1 关于《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主要讲述的是:七年前,海尔茂生了一场重病。医生说他如果不立即去南方过冬就会死去。娜拉没法和海尔茂商量,她又不能去找自己的父亲——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娜拉走投无路,于是,她假冒父亲的签字向放债人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钱,供海尔茂到意大利去疗养。为了还钱,她每次买衣服要省下一半的钱,买东西总是挑最便宜的,而且有一个冬天她曾为别人抄抄写写。
后来,娜拉请海尔茂帮生活窘迫的林丹太太找一份工作,于是海尔茂打算解雇手下一名他讨厌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然后让林丹太太代替他。柯洛克斯泰拿出娜拉前些年的借债单据,以犯了伪造字据罪要挟娜拉,并且将一封揭露娜拉伪造签字的详细过程的信,投到了海尔茂家的信箱里。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告发信后怒发冲冠,骂娜拉是“伪君子”、“下贱女人”、“可恶极了”,说自己的幸福和前程全都葬送了。之后当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退回的字据时,他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你了”。看清丈夫嘴脸的娜拉却没有饶恕他,而是选择断然出走。
《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
1.2 关于《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娜拉出走的故事。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金燕西,对家境贫寒、自幼饱读诗书的冷清秋一见钟情,于是展开了猛烈追求。燕西在冷家隔壁租房开诗社,“贿赂”冷清秋的舅舅帮他写诗,并将诗送给清秋。清秋因此误认为对方是品学兼优的文学青年,便对燕西动了真情。于是两人开始偷偷交往并私定终身,后来因清秋怀孕了,两人仓促结婚。
婚后,燕西恢复了以前花天酒地的生活,整天不入家门。没有收入的燕西,花钱却大手大脚,靠仅有的生活费和借债来维持生活,清秋好言相劝,燕西死不悔改。有孕在身的清秋,行走不便,独自一人在家感到十分孤独寂寞,燕西却从来都不关心清秋。失望的清秋开始对燕西冷言冷语,燕西则反唇相讥。后来,金家的顶梁柱金铨去世,金府败落,家庭矛盾恶化升级。前途渺茫的燕西开始与前女友秀珠交往,并打算追随秀珠一同前去德国,清秋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于是便产生了离婚的念头。产后的清秋搬上木屋独住,而燕西依旧对母子俩不闻不问。最后,清秋趁金家大火,带着儿子逃离了金家大院,在街头以卖字为生。
张恨水
2 娜拉与冷清秋的形象对比的共性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虽然她们所处的社会、国家不同,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相异,但是同为出走的女性,她们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共性。
2.1 现实生活的影子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因此,作家想要创作,想要写出完美的作品,首先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了解社会、了解人、熟悉身边的事物是首要工作。作者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人,关心人们的各种命运,学会如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征,获取惟有本人才能捕捉到的独特感受。娜拉和冷清秋这两个艺术形象,都不是作家主观想象出来的,不是作家观念的图解,她们都有现实生活依据。
《玩偶之家》
同样,《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也是作者根据身边的人、事所著而成。在楔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观察身边的人、事,关心人们的命运,去捕捉自己的独特感受。冷清秋的原型,是一位被人们称为“金太太”的三十多岁书春妇女。由庙门口的偶然相遇,作者对这位才华横溢,笔姿秀逸的妇女产生了好奇心。之后的两次拜访,“金太太”的黯然离去,使作者的好奇心加重。后来根据朋友的叙述,以及搜集到的材料写出了《金粉世家》这一名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