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问题及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山东a学校为例
一、文献综述 1
(一)国内研究 1
(二)国外研究 2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3
(一)研究目的 3
(二)研究意义 3
1.理论意义 3
2.实践意义 4
三、研究设计、调查方法、样本结构 4
四、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9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附件一 12
附件二 13
大学生逃课问题及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以山东A学校为例
abstract
Nowadays,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has become a kind of "trend", which has deeply affected the teaching order of the school and destroyed the good study habits.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directly, in the case of A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of 100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departments, statistics of the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degree type, etc., but also reveals the cause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nvestigated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of 100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departments, statistics of the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degree type, etc., but also reveals the causes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work method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simple random sampling,social work
随着社会的不停进步,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人们的价值观也有了不同的变化,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增多。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不少大学生都有逃课经历,甚至出现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秩序和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逃课的状况,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以及提出大学生逃课策略,这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在已有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演愈烈。
国内学者通过调查对大学生逃课特点与现状研究作了分析。
孙传良在研究中指出学生逃课以“不去,也不点到”为主要手段;专业课旷课学生少,选修课和公共课旷课学生多;女生的逃课不再是“羞答答”的行为;城镇学生逃课率高于农村学生;党员逃课率相对较低,同时也存在优等生逃课。
张建宗、李宝文和赵欣在研究中指出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隐性逃课现象严重。张守莉和宋卓在研究中指出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军校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外地学生高于本地学生,文史类课的逃课率高于理工类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大课堂高于小课堂。
郭晓明在2012年调查中制作了60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563份,其统计结果显示,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两项合计达82%,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指明大学生逃课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已有的逃课原因调查研究中发现,对于大学生逃课原因,主要包括个人、老师、学校、家庭、社会四大块。
洪名勇和周薇在2007年的研究中指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包括,个人方面、教师方面、学校方面。个人方面包括错误的认识和松懈的心理,教师方面包括教师上课不能给学生思维与学术的启迪和熏陶,教学管理缺陷,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董欣琪、张瑾和张凡凡在2016年的研究中指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包括,个人方面追求个性,拒绝课堂约束;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自制力缺乏;依赖父母和有靠山的心理。学校方面包括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不严格。谷水亮在2016年研究中指出大学生逃课的家庭因素包括家长对高校现状的理解存有偏差,与学校缺少必要的联系。社会因素包括科技的迅速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
在逃课问题解决对策研究中发现,对于大学生逃课的对策,国内众多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
哈斯学者在2014年研究中指出就个人方面,需要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方面,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严厉执行考勤措施。朱文武和程晓娟学者在2011年研究中指出就学校方面,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严厉执行考勤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自我控制力;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逃课的危害性,转变就业观念。社会方面改善周边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洪名勇,周薇在2016年研究中指出就个人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兴趣爱好,在老师方面中指出,提高教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3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