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济南某高校为例

2020-12-26 15:1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年轻队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正能量,也给人们的生活送来了很多福利。但是随着大学生志愿者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来针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调查,从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服务情况、学校和社会组织、法律规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目 录
一、前言 1
(一)文献综述 1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2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
(一)从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情况分析 3
(二)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角度分析 7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研究 12
(一)定期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使志愿服务规范化 14
(二)呼吁学校、社会及政府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给予大学生志愿者支持和鼓励 14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30
一、前言
(一)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Wilson[](2000)在对美国的志愿服务的研究基础上将志愿服务的含义定为:“志愿服务是一种可以在自由分配的时间里帮助他人、团体、组织等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利他的、无偿的”(Voluntering)。此外,Wilson还研究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按照大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分析。他指出大学生的服务与发展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如职业技能、教育、健康等等,他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归因到一些外部因素,例如性别、年龄。Clary(1999)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采用功能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归为六类,即保护、价值、理解、自尊、职业、社交。保护就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来摆脱消极的情绪;价值就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助人的信念;理解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将一些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尊就是通过志愿服务来提升自尊感;职业就是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社交就是扩大自己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999)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采用功能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归为六类,即保护、价值、理解、自尊、职业、社交。保护就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来摆脱消极的情绪;价值就是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助人的信念;理解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将一些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尊就是通过志愿服务来提升自尊感;职业就是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社交就是扩大自己的人际范围,受到他人的好的影响或者来影响他人(The motivations to volunteer)。关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这一方面,Sidney(1995)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办事效率、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责任感(Voice and Equality)[]。国外的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涵义、特点、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发展的关系、服务动机、大学生志愿者性别差异等等进行研究,结合多项学科理论何实际来丰富理论,研究内容科学严谨,为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相关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等做了大量研究。李慧敏[]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现状是:虽然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志愿者精神、志愿服务缺少资金支持、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障。黄艳(2014)[]提到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现状是: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已经活跃在各大社区活动、公益活动等等,尤其是国内在开展很多大型活动时(如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都可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投入服务工作的身影。黄艳提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简单且形式化、缺乏专业性、大众认可度低等等(当代大学生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肖华和欧飞燕(2015)[]也提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问题:社会化认同低、缺少专业培训、缺少激励机制(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毛元渊、苏高阳、魏源(2016)[]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他们提出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包括时间管理和效率管理,还指出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意义:建立大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更好的进行社会实践。林彩燕(2016)[]在《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初探》中提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两大问题是服务内容单一、形式主义,以及对策是建构服务内容多样性、服务时间连续性、服务空间普遍性;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初探)。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学者也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他有用的对策。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的专家学者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对策、志愿者精神等,为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时也难免会忽略一些小细节,本文从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情况、学校和社会组织、法律规制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补充。
2.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来更好的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服务活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引起社会组织、学校、政府等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重视;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1.文献研究法
利用学校提供的图书馆资源、网上信息资源等,查阅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的信息及内容,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获取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学校、社会、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2.调查问卷法
通过设计问卷来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发现和了解志愿服务中的问题。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济南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向大学生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99%。问卷以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服务内容、服务时长、服务过程(招募、培训、评价、激励等)、服务期待等为框架,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过的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了解服务活动信息的渠道、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评价、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及服务的问题、对大学生志愿者未来发展的建议等。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和分析得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情况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3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