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青年的生存现状调查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探讨
引言 1
一、绪论 2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2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界定 2
(一)独居青年 2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
三、独居青年的生存生活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3
(一)独居青年的生理现状 3
(二)独居青年的安全现状 4
(三)独居青年的社交现状 5
(四)独居青年的尊重现状 6
(五)独居青年的自我实现情况 6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独居青年的策略探讨 7
(一)社会工作介入独居青年的优势分析 7
(二)社会工作介入独居青年的可能性策略探讨 7
1.个案工作介入策略 7
2.小组工作介入策略 8
3.社区工作介入策略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关于独居青年生活问题的调查 11
致谢 13
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逐渐丰富以及社交软件和平台繁荣,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被网友描述为“二三十岁,在一线城市有份体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间,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狗,厨房有全套餐具但饮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卖,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作息失调,不出门不洗头,眼睛常年布满血丝”的青年群体,这样一个群体被热称为“独居青年”,甚至还在网上被热称为“空巢青年”。
在城市打拼的青年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孤独、无奈和彷徨是他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被网友描述为“二三十岁,在一线城市有份体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间,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狗,厨房有全套餐具但饮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卖,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作息失调,不出门不洗头,眼睛常年布满血丝”的青年群体,这样一个群体被热称为“独居青年”,甚至还在网上被热称为“空巢青年”。
在城市打拼的青年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孤独、无奈和彷徨是他们内心的写照。长期以往,会引发个人的孤独感日益增加以及和亲人的交流联系出现障碍乃至引发社会安全问题,造成社会犯罪,威胁社会稳定,独居青年在家“蜗居”7年不与人交流、“啃老女”弑母,这些新闻让人对“蜗居”的青春扼腕叹息。因此了解这样一个群体的生存和需求现状,及时减低他们的孤独感,提高他们与社会的交流互动程度就变成了一个比较迫切的命题。
一、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人户家庭占总户数比例达12.45%,而在2000年,这一比例仅仅是8.3%。在这些独居人口中,“独居青年”的占比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对于这样一个群体,中国青年报对其称谓进行了重新界定,他们实质上是离开家乡在城市奋斗的独居青年。独居青年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社会问题,理应成为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独居青年的身心健康、道德问题、安全问题、犯罪问题等是青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因此,笔者希望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就独居青年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收集独居青年的生存现状资料,分析总结他们生存所面临的的问题;然后通过研究社会工作介入这样一个群体的优势或者必要性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工作介入这样一个群体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活状态的策略。希望本研究可以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的探讨,为社会工作将来服务这个群体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依据。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1.文献法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独居青年生存现状的书籍和材料,查阅关于社工对于独居青年介入的文献资料,深入分析生存现状的成因,以便笔者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关于独居青年生活问题的调查》,了解独居青年的生存现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需求,便于更好地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这一群体。通过对前期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数据导入到excel中进行制表,最终形成了比较直观的图表,为论文的撰写提供资料和素材,提供论证依据。本问卷主要以马斯洛需要理论作为视角,对独居青年的职业是、困扰、是否满意现在的独居状态、选择独居的原因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访问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界定
(一)独居青年
“独居青年”指的是因自身主观或社会客观原因,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的年轻人。与独居老人不同的是,“独居青年”中有些人主动选择独居,有些人则是被动选择。他们之中有的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少,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有的认为“独居青年”只是一个人生阶段,无需过度渲染他们生活的悲情色彩;有的认为独居亦有独居的精彩;但亦有社会学者指出,中国16岁至40岁年龄段大约有5.92亿人,如此大的阶层,即便是百分之一的“独居”者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加以重视,未来状况如同“蚁族”一样,将成社会赘疣。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通俗的解释为: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三、独居青年的生存生活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笔者对40名独居青年(年龄段在20-35岁)发放了问卷调查(见附录),回收38份,问卷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38份,问卷有效率为95%。其中男性独居青年20人,女性18人。调查结果如下:
(一)独居青年的生理现状
当前独居青年大多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即使吃也基本是快餐店,如:忘记买早饭第二天就饿着;水果一次就买一两个,被水果店老板嫌弃;如果用家庭份的电饭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3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