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留守儿童社工介入的角色研究

2020-12-26 15:1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利影响就是会带来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也逐渐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随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日益发展,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也渐渐的步入专业化科学化的正轨中。作为在体系中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工所承担的角色和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处理它们。这些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2
(四) 文献综述 2
二、 留守儿童服务的内涵以及本地区留守儿童服务的发展情况 3
三、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待 3
四、社会工作者所承担的角色分析 5
(一) 教育者 5
(二) 资源链接者 5
(三) 支持者 5
(四) 管理者 5
(五) 研究者 5
影响社会工作者角色扮演的因素分析 6
社会工作者发挥角色功能的应对策略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1
致谢 1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工作环境,收入和学校的政策和其他条件的量,儿童不能进入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由于长时间出现亲子长期分离的这种情况,孩子在其成长中会丢失本来应该得到到爱护,他们就会更容易受到人身伤害和不法侵害,进而导致自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出现极端事件。当前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迅速,介入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在最近的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彭华民指出,社会工作应助力贫困儿童提升抗逆力。这也说明要想解决其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对策,为其创造良好的童年生活。
笔者于2016年暑假在山东省某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在实习中发现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学校里开展社工服务,而且还得在自己所属的社工机构中完成日常事务,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多重的角色。
(二)研究意义
虽然对社会工作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协会副会长彭华民指出,社会工作应助力贫困儿童提升抗逆力。这也说明要想解决其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对策,为其创造良好的童年生活。
笔者于2016年暑假在山东省某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在实习中发现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学校里开展社工服务,而且还得在自己所属的社工机构中完成日常事务,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多重的角色。
(二)研究意义
虽然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非常早但是覆盖的范围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广,具体分析的也不够完整。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社工介入的角色研究更是很少,因此具有研究的需要。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就需要积极的面对并解决它,其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是综合性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增加其社会支持,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现状和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进行经验学习,思考社会工作者如何在留守儿童服务过程中进行社工的角色定位并探讨其发挥的作用。已期达到对当前社会工作角色理论进行补充和对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领域的理论探索。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1】,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知识平台获得相关文献、期刊、硕士论文,然后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无结构访谈对服务对象即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以及学校老师、机构领导和留守儿童照看者等相关人士进行信息收集。因为暑期专业实习在此地区,所以能够较方便的观察到研究对象在较为自然地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并且因为有实习的经历,所以能够较容易取得研究对象的信任,为研究提供较为准确科学的资料信息。
(四)文献综述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库,中国知网等服务平台中搜索“社会工作的角色研究”、“留守儿童”、“等信息了解到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方面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介入较多,但是很少会有人单纯的从角色这个角度来研究。
1.留守儿童与社会工作者
从研究成果来看,社会工作领域下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约有1376篇,如廖传景(2015)【2】提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研究等。但是关于对留守儿童服务中社工的角色研究却寥寥无几。“留守儿童”这个词语最早是出现在1993年,由上官木子提出【3】,但是那个时候的词语定义和现在的含义完全不一样,1995年《留守儿童实堪忧》一书中提出来和今天留守儿童定义接近的概念【4】。因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与此结构相关的户籍制度下所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李静、刘畅、侯福妍和李扬(2017)提出我国留守儿童发展研究综述【5】,马润书、尹书强(2008)【6】指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以问题为视角介入提供服务。
2.角色理论
戈夫曼的观点认为人们处于社会互动当中就在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承担着多种的角色,并且因为要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进行着多样的角色扮演[7]。
角色扮演过程
任何角色是行动者通过扮演来实现的,是以行动者为主体的。但是只有进行了角色学习才能够专业的进行服务[8]。
麦复兴、钟莹通过对一线社工的调查认为社工面临的职业影响因素包括专业知识支持不足、价值观冲突、社会认同度低等一些职业困境[9]。顾东辉(2008)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各类服务知识的不完善是现在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10]。
为了解决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中的影响因素,谭祖学、杨世菁(2009)提出要建立一套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体系。程中兴(2009)认为要在民政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建立无缝连接系统,从而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16]。
4.社会工作者的具体角色研究
有的学者提出一般角色担任着被咨询者和协调者,次级角色担任重建者,拥护者,研究者和计划者[11]。有的学者从关于留守儿童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研究,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影响人,有责任为服务对象和社会大众倡导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时,自身参与到环境中去,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当好政策影响人的角色期待[12]。罗曼静(2014)提出社会工作者,是以咨询者、协调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在专业服务领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3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