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要素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及提升机制【字数:1355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
(三)研究方法 2
二、文献综述 3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初形成 3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主要计算土地食物生产力 3
(三)土地综合资源承载力研究 3
(四)文献述评 4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4
(一)概念界定 4
(二)理论基础 4
四、中国大陆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 4
(一)中国大陆区域概况 4
(二)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5
五、中国大陆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化分析 6
(一)土地资源分要素及综合承载力计算与评价 6
(二)土地资源承载力时间演变规律 9
(三)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 12
六、中国大陆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机制 16
(一)土地资源分要素承载力提升机制 16
(二)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机制 17
七、研究结论 18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多要素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及提升机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就使得土地资源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紧张。现在国际上所公认的四大难题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这一局面也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的推进和深入。基于此,研究大陆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能有效缓和国内资源环境的紧张局面以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理论上,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作为奠基石,社会经济活动也需要土地资源的保障。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这让人数总量爆炸性增长、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凸显出来并且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值得我们去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途径,对土地进行高效利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2)现实意义
中国的人口总量处在世界的第一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比别的国家更加尖锐。中国的土地资源正在承受着来自于经济、社会、人口和生态等各方的压力,这些问题也制约了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对多要素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及其提升机制进行研究能够体现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差异,并提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机制,对土地利用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自然环境,有利于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由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构成的。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结合的方法,计算分要素和综合土地资源承载力,并用excel和arcg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各分要素和综合土地资源承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2.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
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学习前人对于相关研究的资料,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分析已有研究中不足的地方,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
(2)土地资源承载力时间和空间特征研究
利用选取的指标构建综合体系,利用收集到指标数据计算各年份各省份土地资源各分要素和综合承载力的值。对不同年份土地资源分要素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值进行分析,探究土地资源承载力时间演变规律。此外,利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作出空间分布的图形,探究其在空间上的特点
(3)提升机制研究
对计算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对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提升机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总结与归纳演绎法
查阅网络、图书等多种资料,获取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和文献,体会已有文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搜集2006至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土地资源统计年报等资料。基于此,牢牢抓住本研究的目标,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对比分析法
本研究将搜集全国大陆地区三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6年、2011年、2016年三个年份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生态承载力相关因子的数据,并建立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土地资源分要素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值进行测算。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机制。
3.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