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政府管理人员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态度分析【字数:14929】

2024-02-25 12: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政府管理人员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态度直接影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本研究共收集江苏各设区市和县(市、区)87份政府人员问卷,测算分析政府官员支持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平均值为0.64,89.7%的官员同意农民享有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权利;关于政府双重角色对征地公平的影响,73.6%的官员认为不利于公平;并且有81.6%的官员认为征地方案应该征求农民意见,具有较强的共识;关于失地农民分享最高比例的增值收益问题,有72.4%的官员持反对意见;关于增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路径方面,71.3%的官员认为应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本研究基于政府管理人员角度分析其态度合理性,并提出从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内外部监督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管理人员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调查3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特征3
(二)调查内容3
(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认知4
(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认知6
二、管理人员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态度分析7
(一)数据赋值7
(二)目标问题权重确定8
(三)政府管理人员态度值测算分析8
三、管理人员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态度影响因素分析9
(一)关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9
(二)政府管理人员态度影响因素分析9
1.群体特征9
2.个体因素10
四、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0
(一)简要结论10
(二)政策建议11
1.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11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1
3.强化内外部监督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政府管理人员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态度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引言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对土地的不断调整与规划,根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显示“十一五”以来,全国每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年建设用地需求多达1200万亩以上,到了“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还需要大量的农地转换为非农用地[1]。诚然,农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巨额土地增值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结构调整、社会治理、分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着新的挑战。在土地管理领域,这一矛盾主要体现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主体利益分配的不公平,由政府占主导的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现行土地使用制度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所需土地必须经政府向农民征收后才可使用,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补偿。但是,以土地原用途产值作为参照的征地补偿费用与农地使用性质转变后产生的巨量增值收益之间形成显著的差距,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严重失衡。失地农民无法参与分享由社会进步和自然投资所引起的土地增值所带来的收益,由此产生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的严重问题。工作在征地管理一线的政府管理人员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的认知对国家和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也对现有政策存在问题感受最为深刻。因此本研究从政策制定者以及执行者——国土部门的政府管理人员视角出发,研究探讨该群体对于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态度,为增进土地增值后收益分配公平,提高政府公共治理能力提供参考。
已有的大量研究指出现行的土地补偿标准以及政府征地过程客观存在问题,关于土地增值收益产生的原因和具体内涵,贾康等认为土地的价格形成主要由供需关系来决定[2],王德起认为土地增值是源于经济生活中土地价格的增加,并提出增值表现为在利用过程中由于被征收后不同用途和强度下的增值、因溢出效益与集聚效益所产生的收益、因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土地利用可持续及其因时间而引起的增值等四方面[3]。刘卫东认为被征用土地价格按年产值倍数法进行测算显然不符合实际生产活动中我国农业的投入与产出[4]。Hagman认为,土地增值是排除土地所有者决定因素外,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行为决定引起的价值的变化[5]。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政府行为,黄祖辉等提出,我国当前土地征收制度下,以非公益利益为由的征地行为严重侵害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发展权[6]。赵红梅认为在征地过程中不应该区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的范围,强调将失地农民集中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征地中政府与社会联动的新模式[7]。杨涛、施国庆指出在我国政府管理者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使地方政府行为在利益驱动下会出现偏差[8],Fischel 和 Shapiro(1998)则认为政府现行补偿标准未按照市场价值对农民加以补偿,损害了农民群体权益[9]。当前已有众多学者提出增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的路径,沈飞、朱道林认为应引入竞争因素,让竞争机制来决定土地收益分配比例[10],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11],姜长云指出还应发展面向农民的社会保障[12],刘守英认为应保障农民土地发展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3], 王敏等提出构建以“强村公司”、村集体和村民为主体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共享机制[14],唐焱等提出要提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对留用地开发经营的分类管理和监督检查[15]。
当前研究着重从制度本身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关于个体对于公平的看法的关注比较少。从研究视角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往往从政策对象——失地农民视角探讨征地制度公平问题,对制度制定与执行者的态度与行为的关注不足。中国国情特殊,人口数量大,政府管理人员群体对于分配公平的社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官员对当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认知以及对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持何种态度,会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定中。当前征地过程中主要矛盾集中在政府分配政策的不公平以及政府行为的不合理上,导致农民强烈的不公平感,农民上访次数也因此增多,征地矛盾激化,增加了征地成本,不利于征地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基于政府管理人员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从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内外部监督等方面进行改革,对于提高征地管理效果、缓解征地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