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费县为例【字数:1418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易地扶贫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农民满意度 3
(一)易地扶贫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 3
1.第一产业 3
2.第二产业 3
3.第三产业 3
(二)易地扶贫中的农民满意度 3
二、农民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4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二)农民满意度评价 4
(三)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5
三、实证研究——以山东费县为例 5
(一)研究区域概况 5
(二)研究区域易地扶贫情况 5
1.第一产业 6
2.第二产业 6
3.第三产业 6
(三)问卷设计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6
1.问卷设计 6
2.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7
(四)农民满意度评价 8
1.第一产业农民满意度评价 8
2.第二产业农民满意度评价 9
3.第三产业农民满意度评价 9
4.农民满意度综合分析 10
(五)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11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2
(一)研究结论 12
(二)政策建议 12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易地扶贫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费县为例
引言
引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的一种扶贫[1]。实施至今,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相关的问题也相应问世。易地扶贫搬迁是被实践证明的扶贫开发的最有效模式,但搬迁和集中安置基本上是非自愿移民的安置方式,存在着资金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就业信息不畅及培训不足等的问题,使得部分村民对此持否定意见[26],因此易地扶贫中的农民满意度问题应运而生。由于政策制定时并不能完全落实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理论上可以行的通的政策实际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甚至起反作用,同时农民作为一个个体,其更多的是关注与自身家庭所息息相关的事物,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居住环境。大类政策所带来的宏观上的小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直接的给农民带来实质上的提升,而政策的制定却往往是基于整体的区域效益而定,并不能兼顾到农民本人的实际意愿与土地所能承载的最优配置。因此,科学的探索出当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并针对扶贫主体农民的主观意愿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当地扶贫工程的进程是可以起到推动作用的。
针对我国的易地扶贫研究,截止目前已经开展的较为全面。对于易地扶贫的扶贫方式研究,产业扶贫一直是各大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扶贫模式[7],提出了以农民创业园区为平台、以扶贫责任书为纽带的贫困农民自我发展扶贫机制[8],同时在贫困山区,对于“大推进”理论的破解贫困循环陷阱进行了详细说明[9]。而作为扶贫的另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10],旅游扶贫方式主要有自然旅游、遗产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扶贫模式选择应统筹各方面因素,综合实施[11]。对于农民满意度的方法研究中,模型构建较为全面,主要采用“推拉”理论及二元经济理论构建相关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13],和采用CSI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1214]。与此同时,也有相关学者将其与国外的生态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或环境移民(Ecological migration)关联起来,为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提供理论借鉴 [1517]。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易地扶贫中不同土地利用的方式及农民满意度的研究层出不穷、从未间断,也各自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然将其结合,探索易地扶贫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民满意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使得此方面较为短缺、亟待弥补。而就事实而言,他们是相互影响、息息相关的。一方面,正是因为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民满意度才会应运而生,并随着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带来的效益的不同产生相应的波动。而另一方面,农民满意度的波动又会对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针对易地扶贫中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成效不同,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法,将会使扶贫政策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有关于易地扶贫中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农民满意度的研究即将成为将来各学者研究的重点。
本文则基于以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土地利用概况,根据其实际情况,联系当前已存在的合理的分类方式,将其按照三大产业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并基于此分类情况进行农民满意度的调查及分析。其次,分析当地农民主体对于扶贫情况的了解及关注情况,建立农民满意度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划分方式下的农民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以期探索出最适宜当地易地扶贫工程下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今后的扶贫开展提供助力。最后,针对农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情况,利用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当地农民最为关注的扶贫问题,结合对样本的统计分析,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民满意度的重点因素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提高扶贫过程中的农民满意度以及扶贫效益,从而达到促进扶贫政策顺利进行的目的,为我国扶贫政策积累经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