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新媒体背景下评弹的保护与传承【字数:10174】

2024-11-02 13:0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评弹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说唱艺术已流行百年,其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风格,曲调委婉动听并有多种流派,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苏州评弹赖以生存的生活、文化环境发生了改变, 这也导致了演员后继乏人、听众群体老龄化、演出场所逐年减少、演出书目陈旧等,严重地影响了评弹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和苏州评弹的特点,分析苏州评弹所面临的问题,试从新媒体视角下,探索一条以新媒体为背景的保护与传承之路,研究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苏州评弹的概况1(一)新媒体1
(二)苏州评弹2
(三)苏州评弹的价值2
1.艺术价值2
2.文学价值3
3.语言价值3
二、苏州评弹的保护与传承现状3
(一)苏州评弹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3
1.线下3
2.网站4
3.自媒体平台4
4.手机APP4
(二)苏州评弹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4
1.内部问题4
2.外部问题 5
三、苏州评弹保护与传承的对策6
(一)保护多面化 6
1.校园教育方式6
2.保护评弹书场6
3.保护吴语方言6
(二)结合新媒体使评弹艺术年轻化和多元化6
1.巧妙利用短视频APP6
2.增进大众认识7
3.将评弹元素运用在影视作品中7
(三)管理规范化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新媒体背景下苏州评弹的传承与保护
引言
一、 苏州评弹的概况
(一)新媒体
戏曲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移动新媒体等平台的快速发展,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土壤已经改变。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和流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娱乐方式已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自己喜欢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的节目,传统戏曲只能受限于固定剧场的传播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并且,媒体形式的不断演变和新的文化形式的兴起也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受限,甚至已经出现了边缘化传统戏剧的危机,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在大众的娱乐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也迅速弱化。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研究所的高尔德马克所长,就在一份公开发表的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罗阳佳在《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期刊发展研究》对新媒体这个概念的首次出现做出了这样的解释[1]。此后,美国宣传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委员长罗伯特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报告书时多次提到了“新媒体”。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产品和表现形式上都将集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对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封建社会,之所以戏曲艺术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人参与极少数类型的艺术,但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内容,这将必然导致在人们心中戏曲艺术的地位越来越低。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娱乐项目提供给人们,以及娱乐内容和手段正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使得人们失去了选择歌剧娱乐的机会,这也是传统文化生活在新媒体猛烈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
但是众所周知,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是一把双刃剑,只要结合巧妙,新媒体会带领苏州评弹这样的传统戏曲走向新的出路。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其艺术形式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绚丽的瑰宝。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早在那时,苏州评弹就开始慢慢传承发展,曾经风靡江南水乡的大街小巷。一般而言评弹有单人的单档或是双人的双档,也有三人的三档。伴奏乐器有三弦和琵琶,评弹艺人边弹边唱,在表演中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不时地穿插一些伴奏音乐[2]。又软又糯吴侬软语苏州话是苏州评弹使用的语言,加上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唱腔,令人如痴如醉。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江苏、浙江和上海一带经常能从广播电台里听到苏州评弹。每年夏天,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熟悉的三弦琵琶通过家家户户敞开的窗口,与脆糯糯米苏州话来混合。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开始流行,在屏幕上的曲艺节目大多是是评弹、越剧和黄梅戏。当时,人们基本没有其他过多的娱乐活动可供选择。他们往往伴随着苏州评弹吃饭、聊天、品茶和会友,悠扬的旋律常在耳边回响。蒋月泉,徐丽仙等一大批评弹名家也影响着当时许许多多的听众,令他们陶醉不已[3]。
评弹的艺术手段包括了“说、噱、弹、唱、演”。说,是评弹艺人通过语言来讲述故事,描述环境制造气氛和刻画人物。噱,是评弹艺人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情和动作,使书中产生引人大笑的描述,调节气氛,以引起听众对演出的兴趣。弹和唱就是评弹的音乐部分,弹唱中的“弹”指弹奏,或称伴奏;唱是说的延伸和发展,是运用各种流派唱腔,如蒋调、俞调、马调等,以及江南小调,称为“牌子曲”)。演,是演员运用不同声音、语气和形体动作表演书中的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角色[4]。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手面和起角色。“手面”指的是手上动作的运用和面部表情的变换,“起角色”的意思是指演员通过模仿书中人物的声音、表情、动作等,使得书中的角色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苏州评弹的价值
1.艺术价值
评弹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琴调、丽调、侯调、周调、李调等二十余种流派唱腔[5]。主要以吴歌为基础,评弹艺人创作出了十九种的曲调。这些戏曲表现艺术,依然传唱广泛,脍炙人口。纵观中华戏曲艺术,像苏州评弹那样有如此之多的唱腔的戏曲并不多见,单是这些各不相同的流派唱腔就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
2.文学价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