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开远彝语文化为例【字数:13298】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2.1理论意义 2
1.2.2实际意义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 2
2.2对云南省彝语文化的研究 2
2.3对开远市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 3
第三章 开远市彝语文化保护概况 4
3.1开远市彝族、彝语分布情况 4
3.1.1开远市彝族分布情况 4
3.1.2开远市彝语使用情况 5
3.2开远市彝语文化保护情况 5
3.3开远市彝语文化保护措施 6
3.3.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记录工作 6
3.3.2 扩大双语使用范围,营造语言环境 6
3.3.3研究彝族文化历史,出版彝族文化图书 6
3.3.4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7
第四章 开远市彝语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7
4.1相关法律不够完善,缺乏政策引导 7
4.2双语教育存在问题 8
4.3保护主体意识不强 8
4.4调查工作不够,保护手段落后 9
第五章 开远市彝语文化保护的对策 9
5.1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政策指导 9
5.2完善双语教育 10
5.3创造语言使用环境,增强彝族群众主体意识 10
5.4开展彝语调查工作,进行数字化保护 1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1
6.1结论 11
6.2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目录
表31开远市彝族村寨分布表 5
Table 31Distribution of Yi villages in Kaiyuan City 5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以开远市彝语文化为例
摘 要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是一个民族大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非常丰富,是不少研究者调查研究的首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相关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和整理持续推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课题选取了开远市彝语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调查过后,发现开远市在彝语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相关法律不够完善,缺乏政策引导 、双语教育存在问题、保护主体意识不强、调查工作不够,保护手段落后等问题,最后根据开远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开远市彝语文化的对策: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政策指导 、完善双语教育、创造语言使用环境,增强彝族群众主体意识 开展彝语调查工作,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其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需要以各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实际情况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从而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
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比较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保护的观念、措施也不一样。发达国家注重少数民族人权,保护少数民族权力,从坚持文化多样性角度出发,较早地关注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欧洲国家众多,文化多样性,语言呈现多元态势,而多样性文化正是当今欧洲的基础。[1]因此欧洲国家是比较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有的国家采取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在经济和政治参与时,确保在管理和自治中减少摩擦。[2]意大利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媒体的发展对语言保护提供了传播,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有的学者还建立模型来预测比较不同政策选择的效果,从而提出语言政策对语言竞争影响的分析框架。[4]还有人建议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来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5]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因此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少数民族55个,经过历史的洗礼,各民族语言和文化十分丰富,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当今世界各国交流密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各国主流文化、强势语言以及全球化、互联网等,都对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发起冲击,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现状堪忧,少数民族文化得不到重视,无法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得到更好地保护,因此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是比较迫切的。
云南省拥有25个少数民族,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省,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的重要区域,甚至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景颇族2种,瑶族2种,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6]云南省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要从上世纪说起,但是保护主体基本上是以濒危语言为主,注重抢救快要消失的语言,对于即将面临濒危的语言很少关注。在此背景下,本课题选取了云南省开远市彝语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开远市彝语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开远市彝语文化的保护。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民族语言形式直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民族语言是由这个民族的思想、习惯、生活经验等因素构造起来的,它是该民族一代又一代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这个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彝族作为开远市境内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影响较大。研究彝语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可以丰富当地彝族的语言文化,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并且以彝族的语言文化保护为切入点,分析开远市彝族语言文化保护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根据现实情况提出较为有用的建议,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