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字数:25850】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课题研究目的 2
1.2.2课题研究意义 2
1.3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3
1.3.1研究创新点 3
1.3.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2.1国内研究现状 4
2.2国外研究现状 6
第三章 云南撒尼彝绣的概况 7
3.1云南撒尼彝绣的基本情况 7
3.2撒尼彝绣的价值 8
3.2.1历史文化价值 8
3.2.2经济价值 8
3.2.3艺术审美价值 8
3.2.4工艺价值 9
3.3刺绣图案纹样的象征 9
3.4刺绣工艺技法的变迁 10
第四章 云南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现状研究 13
4.1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13
4.1.1具体保护措施 13
4.1.2传承途径 15
4.1.3撒尼彝绣的传播载体 16
4.2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困境 17
4.2.1彝绣技艺后继后人 18
4.2.2刺绣产品创新力不足 18
4.2.3传统产业受到冲击 18
4.2.4产业结构混乱 19
第五章 云南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20
5.1培育多元传承人,规范人才管理机制 20
5.2强化产品创新与品质 21
5.3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1
5.4规范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整体活态化发展 22
5.4.1强化产品特色、规范产业结构 22
5.4.2注重刺绣产业保护与发展的“整体性”与“活态性” 23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25
参考文献 26
附 录 28
致 谢 31
云南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要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理解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石林撒尼彝绣刺绣体现了撒尼彝人的农业文明,并体现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从中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生活观和宗教信仰等,其中凝聚了重要的时代文化价值。在21世纪,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机遇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促进石林撒尼刺绣的保护和发展。这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不仅会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加繁荣,而且有利于拓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色文化产业。同时,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国民族艺术在文化上的自信,因而中国民族艺术方面的软实力也会迎来全新的面貌。
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撒尼刺绣在工业化和数字化时代会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和复杂的挑战,如缺乏后继者,工艺变更不及时,产品缺乏创新,传统手工刺绣受到现代机械化刺绣的冲击,产业结构不够清晰等问题,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陷入发展的困境。但与此同时也为撒尼彝绣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入分析、实地调研,深入的了解撒尼彝绣的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困境,推进彝绣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必须从规范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化这两种不同的工艺文化。在此基础上,促进撒尼刺绣特色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对萨尼刺绣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将进一步促进撒尼刺绣的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并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
引言
1.1研究背景
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现已被广泛称为阿诗玛的故乡。这片古老的土地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彝族祖先的艰辛劳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石林地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石林撒尼刺绣无疑是最闪亮的那颗明珠,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当地人亲切地称撒尼刺绣为“撒尼十字绣”,是石林撒尼地区的传统民间刺绣技艺。萨尼彝族刺绣作为一种传统的刺绣工艺,在历史和实践的积累中不断发展。萨尼彝族刺绣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撒尼彝人的智慧,其完美地展示了它们的民族文化与心理,价值观,以及古老的宗教与传统文化。撒尼彝绣于2008年6月成功跨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是祖先们用智慧所创造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并有幸流传至今。
石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市交汇之地即是石林,这三市分别是云南昆明、曲靖、红河,是云南东南部和广西等城市通往昆明的必经之地。甚至东南亚国家的人们来往昆明旅游或者进行商务活动等,也会经过石林。由于现代交通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来往石林的人流量是非常大的。彝族撒尼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石林地区,他们因为这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因素,具有着与众不同的时代文化,拥有着丰富的民族内涵。在21世纪,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机遇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促进石林撒尼刺绣的保护和发展。这有助于拓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色文化产业,同时也能在无形之中提高民族艺术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