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农家书屋管理问题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江苏海门农家书屋概述1
(一)农家书屋概念及性质1
1.农家书屋的概念1
2.农家书屋的性质2
(二)江苏海门农家书屋概况2二、江苏海门农家书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公共产品总量供给不均,城乡差距较大3
(二)公共产品形式单一3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村民的需求存在较大偏离3
(五)通借通还的普及率较低4
三、完善江苏海门农家书屋管理的对策4
(一)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宣传力,缩小城乡差距4
(二)组织与开展丰富的书屋活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
1.农家书屋参与群体分析 4
2.开展村民读书活动 4
3.定期举办讲座 4
4.组织城乡交流会 4
运用有效的供给方式,来满足各地农家书屋多样化和差异性的需求5
1.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 5
2.将市场化与社会合作的供给方式相结合 5
(四)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6
(五)加快推进“通借通还”,实现通借通还全覆盖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关于江苏海门农家书屋使用情况的调查8
江苏海门农家书屋管理问题研究
引言
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新闻出版总署推出“农家书屋”工程,即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我国农村建设20万个有一定影响力和一定规模的“农家书屋”。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就开始大力地投入资金和人力建设农家书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并成为全国农家书屋数量最多的省份。很多学者都开始纷纷研究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在各类期刊网上,以农家书屋建设管理角度出发的论文仅13篇,而专门研究江苏农家书屋的论文几乎空白。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江苏海门的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0份,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发现海门农家书屋所产生的问题,并结合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理论为江苏海门的农家书屋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其他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江苏海门农家书屋概述
(一)农家书屋概念及性质
1.农家书屋的概念
目录
2.农家书屋的性质
Paul Samuer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首次定义公共产品为:由所有成员可以集体拥有和同时享用的消费品,集体中任何一个人的消费都不会减少该集体中其他人员对该产品的消费;并指出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政府所提供公共物品达到帕累托最优。农村公共产品,指在农村地域或范围内,不能完全或者无法由市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涉及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1]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范畴,其性质与公共产品无本质差异,因此,在研究海门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上,可以结合公共物品的相关性知识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江苏海门农家书屋概况
海门市,是江苏南通的县级市,它坐落于黄海之滨,西倚港口城市南通,北靠江海平原,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教育之乡”、“科技之乡”。海门气候舒适、交通便利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越、物产丰盛。海门下辖三个街道和九个乡镇,总面积为1149平方公里,2012年末统计全市的人口数99.97万人。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海门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2202元,较2011年相比增长13%,村民小学教育程度占34%,初中文化43%,高中文化占比12%,大专及以上学历村民占比4%,可以看到,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人们对于公共文化需求量较大。
2006年,海门市率先进行“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并作出海门市在两年内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的计划。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在社区建立大于2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并阅览的书桌、橱窗、椅子桌等基础设施作为农家书屋的场所,从而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建设。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海门农家书屋已实现村村覆盖,发展势头较好,共计239个农家书屋。
海门农家书屋的整体发展概况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首先,2013年以来,政府也越来越开始重视对于农家书屋的投入建设,2013年开始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建设,并未全市的农家书屋配有将近5万册图书,进一步的解决了村民看书难的问题;其次,2013年政府在海门开展第三期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内容涉及到书屋的图书怎样分类、上架,如何根据农民的需求对书屋进行适当的管理等各个方面,南通各地的120多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参加此次培训,提升了农家书屋的服务性;最后,海门将“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基础,以市图书馆为中心,连接各个镇村的农家书屋,形成网络体系。同时,各村针对本村的实际需求,总结经验,推行一系列对于书籍借阅和书屋管理的方案,推动书屋的建设。[2]
二、江苏海门农家书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