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城市竞争力的发展现状研究
1 引言 1
2 城市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1
2.1 城市竞争力的含义 1
2.2 研究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2
2.3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3
3 连云港城市竞争力现状分析 5
3.1 连云港城市简介 5
3.2 工业发展现状 7
3.3 农业发展现状 7
3.4 旅游业发展 8
4 连云港城市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8
4.1 地理区位 8
4.2 交通瓶颈 9
4.3 经济基础薄弱 10
4.4 航运业发展滞后 11
4.5 旅游业发展存在不足 12
5 提升连云港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3
5.1 不断开放国际化视野、扩大对外开放 13
5.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营机制 13
5.3 加大对港口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14
5.4 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 14
5.5 塑造人才队伍、增强人力资源 15
5.6 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市场体系 16
5.7 推进政府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对城市竞争力的问题,美国研究机构进行了研究,还专门成立了“城市竞争力研究机构”:英国在90年代的时候也曾针对这一课题颁布了一系列“白皮书”;“最佳贸易城市”排行榜于1989年起登上美国财富杂志后,城市竞争力这一问题才真正引起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了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注意;时隔11年,即2000年,OECD公布了一些新兴产业和经济力量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1];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间的竞争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的研究范围,同年5月,世界银行发起的“城市竞争力全球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国内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晚,但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研究人员和专家的高度关注。
总而言之,目前与城市竞争力这一课题相关的研究依旧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个研究院都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对城市竞争力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理论依据。由于城市竞争力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较晚,系统的理论还未有人提出或还在形成阶段。
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理论”被外国学者作为理论基础,而这两个理论的研究范围明显大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有利于对城市的竞争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相关理论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为研究对象差异性较大,针对国家竞争力提出的相关见解并不适用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一些 理论,如中国社科院主任倪鹏飞提出的“弓弦模型”;另一方面缺乏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倪鹏飞博士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其在“弓弦模型”中,将88项指标体系分为显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类[2]。
2 城市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1 城市竞争力的含义
竞争力以竞争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应用于企业研究方面,《关于竞争能力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产品质量、设计等要素提供服务的能力。”这一概念随后被延伸到了区域竞争中,但区域主要指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的阐述有:
a) “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公平的环境中,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能力。”——美国《关于工业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
b) “一个国家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世界经济论坛(WEF)
c) “国家的竞争力是在社会、文化、经济、居民素质、国家政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不断地碰撞和创新,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竞争能力。”——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
由以上这些概念可以得到,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应该包括:
a) 城市竞争力的主体是城市。相较于国家竞争力中的主体国家而言,城市虽然也是一个政区,但其地理区域面积和受政府宏观调控的程度要远远低于国家。所以,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微观影响因素,微观经济学和工业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运用较多。
b) 城市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
c) 城市竞争力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城市运用自己在区域范围内所拥有的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达到最优配置,并最终获得经济的发展和本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能力[3]。
从上文对城市竞争力概念的不同论述可以得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处区域内的资源进行配置从而达到城市居民安居乐业,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我们要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对城市竞争力的现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在充分掌握其发展规律后对症下药,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改善。这个过程对城市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者要以全局的眼光,通过战略规划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
2.2 研究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各方面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影响着国家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在互助求发展的同时,更在暗地里进行实力的较量。城市间激烈的竞争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城市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时所采取的战略措施的优劣的比较,城市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4]。研究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a) 研究城市竞争力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面“镜子”
同一城市不同时期的竞争力的比较,及与时间相关的纵向比较,可以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使城市的决策者能够整体的把握城市发展的趋势,使下一步决策变更更有针对性;不同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及空间跨度上的比较,可以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发展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同时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协调发展。
b) 建立在城市竞争力研究基础上的理=理论框架对城市的战略规划的制定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城市竞争力研究过程中,为了理清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者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综合评定这座城市的竞争力[5]。权威理论框架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学术研究范围,也使不同城市间的竞争比较成为可能。
竞争力的研究可以为投资者的策略制定提供导向,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战略制定的依据。
5.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营机制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硬件条件,维持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秩序、维持正常生产工作的高效运转。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城市吸引外部资源,快速实现城市间信息交流,能够有效地避免城市的负面冲击,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实现城市的管理。因此,完善各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连云港需要加快完善交通系统、水利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在生态环境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生态环境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打造城市的良好形象,同时对于打造“宜居城市”是非常有利的,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来提升幸福感,从而提高人民满意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sgl/27484.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