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分析以启东市为例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生事物,在有效解决农村金融资金短缺状况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面向农村人群,贷款实力相对较差,凸显了还贷率低、信贷风险日益增大的问题。因此,如何防范和规避小额信贷风险,将关系到农村信贷市场秩序以及农户小额信贷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今后支持农业发展、攻克三农难题,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对小额信贷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信贷最基本的、最主要的风险。本文最后就分析结果,做了相关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启东市;小额信贷风险;风险分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引言...............................................................1
二、 文献综述...........................................................2
(一)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概况...........................................2
(二) 国外小额信贷概况...................................................3
三、 小额信贷风险实证分析...............................................3
(一) 环境风险分析.......................................................3
1. 自然风险分析.........................................................3
2. 市场风险分析.........................................................3
(二)信用风险分析.......................................................4
1调查介绍..............................................................5
2.信用结构分析..........................................................5
(三)管理风险分析.......................................................6
四、 启示及建议........................................................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研究
————以江苏省启东市农村信用社为例
指导老师 何军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金融的衰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开展农村小额贷款,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进一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将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2000年农村信用社开始全面发放小额信贷,标志着中国正规金融机构大范围进入小额信贷领域,是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在整个农村信贷市场中一直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它能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抑制民间高利贷的蔓延。但是由于其面向农村人群,贷款实力相对较差,凸显了还贷率低、信贷风险日益增大的问题。因此,如何防范和规避小额信贷风险,将关系到农村信贷市场秩序以及农户小额信贷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今后支持农业发展、攻克三农难题,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概况
国内对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研究有很多,张滨(2011)认为信贷风险主要有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和信用风险三大类。
1环境风险
黄涛(2012)认为环境风险分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大类。对环境风险进行防范时只能采取分散或者补偿的方式。
对于自然风险,王颖(2012)认为通过采取农业保险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来进行防范。一方面,结合农业保险,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减少农村小额信贷的自然风险;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比如使农户预先了解自然环境动态,提前做好一些可能发生的应对防护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弥补不利环境所带来的损失,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存活率。
而对于市场风险,丁亚震(2012)认为邮储银行可以培养相关的高素质信贷人员,对市场的动态与走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判断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向的趋势,并可以利用股票等套期保值手段来应对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从而防止农民收益的降低。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提高农民的收益,从而降低信贷风险。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农民信贷意识薄弱、信贷机制不健全和业务操作不规范。
对于农民意识薄弱的问题,宫泽龙(2011)认为首先要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款意识,对于一些按时还款的农民可以进行一些奖励机制,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还款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下减弱了“羊群效应”的影响。其次,需要提高农村小额信贷贷款人按时还款意识,向他们详细讲解及时还款所带来的良性循环,以及不及时还款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在信贷机制方面,邬秋颖(2008)认为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贷款监督。信用评级是贯穿了小额信贷的始终,要形成信用评级的网络系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而不是只是形式化的进人门槛时的监督。将每一个农户贷款人的信息和借还款情况都反映在一个网络平台上,每隔特定的时期根据记录给农户进行评级工作。考虑农户居住分散的情况下,可组织人员抽查式片区调查,以更为真实的了解农户的劳动力、家庭经济等状况,对其信用做出评级。对没有及时还款的进入不诚信名单,全网标记,做出惩罚的措施。并且组织人员对失信农户教育,增强信用意识。
刘霄飞(2011)认为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放贷主体的管理与监督是解决业务不规范问题的关键。完善农村小额信贷信用评级制度。工作人员要在发放贷款时,先对贷款人员进行信用评级。并且在选取信用指标时,应该指定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的、科学完整的信用指标选取方法。工作人员的跟踪调查要到位,一旦农户发生伤病或者其他问题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向机构反映情况,这有效地降低违约风险。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农户在获得贷款后不努力从事生产或任意改变借款用途、恶意逃废债务所形成的道德风险。
李玉福,付代金(2007)认为防范信用风险应该健全电子信息系统,使小额信贷操作流程规范化。在各个农村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借贷系统。利用电子信息系统的信息,对贷款用户进行信用评价,这有效防范了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利用客户的贷款授信模板可以公平有效的进行评级,减少了人为授信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而且档案电子化可以更及时准确的提供农户信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也遏制了信贷风险。
(二)国外农村小额信贷概况。
小额信贷的飞速发展也是金融发展的标志之一,国内外经济学家纷纷对其展开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都将研究重点转移至小额农贷缓解贫困农户不利处境的作用。 “穷人银行家”Muhammad Yunus (2003)则是代表广大农户福利的倡导者,强调“福利性”小额农贷,其“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一个重要实践结论就是“穷人也能用好贷款”。他指出小额信贷机构务必做到盈利性才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种信贷机构以贫困农户为对象,目的是脱贫致富,提高农户的福利。通过降低小额信贷标准定位,满足大多数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这一倡导是有完整的规则和运行流程,可以在不同地区适应。
Robert Peek Christen, Elisabeth Rhyne, Robert C. Vogel (1995)对小额信贷的根本性质、监管以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界定,指出帮扶贫穷的农户是小额信贷的一大功用,并提出了不同种类的非政府性小额信贷机构和正规的金融机构,政府应给予小额信贷机构特殊对待以利于其健康发展。Marguerite S. Robinson (2001)提出小额信贷机构通过金融服务盈利,这些足以弥补其所有成本、为通货膨胀和补贴所进行的调整、即将要注销的坏账准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1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