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
县域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县城、乡镇、农村是县域经济的三级架构。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特别是城乡之间,差距显著。而县域经济则更多地涉及到了农民这个中国最广范围的群体。回顾过去,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似的曲线,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成果显著,进入新世纪,更是发展迅猛,几乎是呈直线上升。而位处江苏省最北部的徐州,县(市)较多,有着广大的县域地理范围和众多的县域人口,但县域经济的实力相对比较薄弱,和徐州市区经济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发展好县域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民富县强,增强徐州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徐州市五县(市)经济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与江苏省苏中、苏南各县经济的对比,找出了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并分别阐述了现阶段徐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根据SWOT分析,进行徐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县域经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第2章 县域经济综述 2
2.1 县域经济的概念 2
2.2 县域经济的发展 2
2.3 县域经济的特征 3
第3章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4
3.1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历程 4
3.1.1 经济发展整体历程 4
3.1.2产业结构优化历程 5
3.1.3财政收支变化 6
3.2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6
3.2.1机遇(Opportunities) 6
3.2.2 挑战(Threats) 7
3.2.3优势(Strengths) 8
3.2.4劣势(Weaknesses) 9
第4章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13
4.1 陇海线产业带东部县域现代农业基地 13
4.2 苏北地区的县域现代制造业高地 13
4.3 陇兰经济带东部物流中心 13
第5章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14
5.1 推进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 14
5.1.1 发展规模经济 14
5.1.2 培育特色经济 14
5.1.3 发展园区经济 14
5.2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14
5.2.1 营造民营经济进入的政策环境 14
5.2.2 营造县域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环境 15
5.3 加强城镇化建设 15
5.3.1 重点发展中心镇 15
5.3.2 打造特色城镇 15
5.3.3 制定优惠政策 15
5.4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5
5.5 提升农业产业化 16
5.6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16
第6章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及了“县域”的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徐州市五县(市)经济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出徐州市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结合与江苏省苏中、苏南各县(市)经济的对比,找出了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和不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对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建议,使徐州市县域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缩小与徐州市区以及苏南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徐州市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第2章 县域经济综述
2.1 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
2.2 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
中国
自新中国
2.3 县域经济的特征
县域经济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
2.县域经济有明确的界限。县域经济是基于“县”这一范围,以县的行政区域为界限,有着明确的地理空间。
3.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指它有自己的县级财政,除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外,更多的是由各县当地的行政机构进行经济的调节。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县处在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县域经济也深受这种地域特色的影响。
5. 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县域经济是封闭的地方经济、“诸侯经济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
7.县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
第3章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开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同全国一样,徐州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相比,徐州市县域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化、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县域经济活力日益增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 徐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历程
3.1.1 经济发展整体历程
纵观徐州县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呈现三个阶段性的特点:
图3.1 徐州五县(市)地区生产总值(1978-2012)
小农生产阶段(1978年以前)。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过淮海战役洗礼,徐州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低。30年来,没有一个县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按现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8.1%。
恢复性增长阶段(1978-1990年)。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1984年,徐州市县域经济GDP总量是1978年的一倍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1988年突破50亿元人民币大关,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翻两番。 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0%。
波浪式发展阶段(1991-2000年)。九十年代,随着特色经济和农业产业化龙头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县域经济迎来了发展突破的过程。1993年,徐州市县域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加了两倍多。1991-2000年的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6.1%。
直线上升阶段(2001-至今)。新世纪的开始,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县域经济也踏上了快速发展平台。到2001年,GDP总量较1978年翻了四番,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翻五翻。2001-2012年,12年时间内,徐州市县域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18.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