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研究
1 引言. 1
2 苏州市经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 1
2.1 苏州市经济发展现状1
2.2 苏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5
3 苏州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性分析9
4 苏州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1
4.1 外资加工贸易比重偏高,平均利润率低11
4.2 外资企业挤压本土经济的发展,对本土企业拉动作用不理想 12
4.3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苏州出口“伤害”严重13
4.4 服务贸易比重偏低,且逆差现象严重14
5 促进苏州市对外贸易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策略议15
5.1 加快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15
5.2 鼓励本土企业的发展 15
5.3 加快标准化认证步伐,减少贸易壁垒 15
5.4 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苏州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 1 2000-2013年苏州市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2
图2 2000-2013 苏州市工业生产总值情况 4
图 3 2000-2013 苏州市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情况 5
图 4 2000-2013年的外贸进出口数据统计 6
图 5 进出口贸易与GDP回归分析结果 10
表1 2005年以来的三次产业值、增速及占GDP比重 3
表 2 2000-2013 苏州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5
表 3 苏州市近年来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7
表 4 2005-2013 苏州市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情况 7表 5 苏州市2002 ~ 2013年 GDP 与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览表 10
1 引言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现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等八个区和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五个县级市。苏州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坚持走经济国际化线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形成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是苏州的一大亮点。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1.8816亿美元增长到3093.5亿美元,增长高达1636倍。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02.14亿元到2013年的13284亿元,增长高达66倍。经济增长是一个城市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苏州市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其增长轨迹和发展经验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苏州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从事不同工作的个人都必须面对来自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经济安全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苏州市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加剧了与他国的贸易摩擦,所处的贸易条件也有恶化迹象。在这一背景下,关注苏州市对外贸易与其经济增长,有利于制定符合苏州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有利于新形势下实现苏州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1]。
2 苏州市经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
2.1 苏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2.1.1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0年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苏州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保持持续上升状态(见图1)。苏州GDP在2009年已经达到了7740.2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国第4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10年苏州GDP突破9000亿元,持续“逼近”深圳。2011,苏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7万亿,突破万亿大关。2012年苏州万亿GDP遥遥领先于江苏各市。2013年苏州市GDP总量达1.3万亿,保持全省冠军地位。比2012年增长9.8%。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
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13》 单位:亿美元
图1 2000-2013年苏州市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2.1.2 产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结构趋优
从产业占比来看,2005年至2013年,第一产业比重由2.28%下降为1.64%,第二产业比重由66.59%下降为52.68%,第三产业则由31.13%上升为45.68%。2013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6.95%;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提高幅度在全省13个市中居首。数据表明,苏州市第三产业增长继续提速,第二产业则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形成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的良好格局(见表1)。
据统计,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三产就占7席,前10个行业257家公司,三产占59%,亚洲前10名企业中有9名为三产企业。从三产就业人员看,发达国家从事三产人员超过一、二产业总和,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在1/2左右,低收入国家为1/5左右。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了第三产业的突出地位和拉动一二产业发展、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
表1 2005年以来的三次产业值、增速及占GDP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值 (亿元) 增速 (%) 比值 (%) 总值 (亿元) 增速 (%) 比值 (%) 总值 (亿元) 增速 (%) 比值 (%)
2005 91.72 - 2.28 2681.54 - 66.59 1364.97 - 31.13
2006 104.15 12.70 2.16% 3152.03 17.55 65.39 1644.45 20.48 32.45
2007 115.18 10.59 2.02 3632.03 15.23 63.71 2102.91 27.88 34.27
2008 133.6 15.99 1.99 4257.90 17.23 63.53 2686.59 27.76 34.47
2009 142.82 6.91 1.85 4547.12 6.79 58.75 3050.26 13.54 39.4
2010 155.79 9.08 1.68 5253.81 15.54 56.93 3819.31 25.21 41.39
(1)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从2000年到2013年,苏州的外贸发展呈现了一个快速稳定发展的局面,仅2013年,苏州市外贸进出口额就达到了3094.48亿美元,比2012增长1.2%,每年的出口额比进口额多很多。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江苏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江苏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较上年分别小幅提升0.4、0.2和0.5个百分点。苏州市外贸总体运行情况好于江苏省,对其支撑作用更加显著。(见图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2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