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中国引进FDI与碳排放的相关性研究

2020-10-14 19: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1 引言 1
2 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2
2.1 规模效应2
2.2 结构效应2
2.3 技术效应3
2.4 管制效应3
3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4
3.1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4
3.2 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5
3.3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情况6
3.4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情况7
4 我国碳排放现状及其计算10
4.1 我国CO2排放现状10
4.2 碳排放测算方法10
4.3 碳排放计算结果10
5 实证分析12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13
5.2 模型结果分析13
6 政策建议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图1 1996-201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
图2 2012年我国各行业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情况5
表1 2005-201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数据表6
表2 2004-2011年中国东部各省外商直接投资额7
表3 2004-2011年中国中部各省外商直接投资额8
表4 2004-2011年中国西部各省外商直接投资额9
表5 研究中使用的碳排放系数10
表6 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耗、人口数及碳排放数据11
表7 2005-2010年我国三次产业实际使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用外商直接投资及碳排放量 12
表8 模型变量说明13
表9 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13
1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已成必然之势。在这种大潮流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其中,FDI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既为我国的基础经济建设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富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来,FDI规模得到高速增长,由1980年的5700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1160亿美元。但随着大量外资的流入,一些污染密集型行业以外资的形式逐渐转移到我国,我国也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据EIA统计,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1980年14.48亿公吨上升至2009年的77.07亿公吨,增长了4.32倍。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0年增加1.32倍。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多,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不断而来,如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水质恶化等等。在这种环境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左右。
在低碳背景下,我国作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必须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合理措施利用外资与减少碳排放。现今社会,发展低碳型经济已成为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有必要把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只有降低碳排放,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才能在当今乃至未来的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关注和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碳排放的相关性对我国利用外资实践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更加高效的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平衡,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 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在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上,Grossman & Krueger(1991) 首先指出了外商直接投资是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这三方面对东道国环境产生影响。另外,Panayotou(2000)进一步提出了环境管制效应,这四种效应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情况,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以及管制效应四个层面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
2.1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指的是由于FDI引进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综合影响。Kuznets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的变化关系就形象的说明了规模效应。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环境的恶化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即人均GDP的增长会促使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当人均GDP增长到一定水平,曲线越过拐点之后,人均GDP的增长反而会改善环境的恶化。这意味着污染物的排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会带来当地人均GDP的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当地人民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这就说明了达到一定程度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起到改善作用。但规模效应给环境带来的正效应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选取的衡量环境污染水平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适用于有限的污染指标,并不是所有的污染指标的发展规律都能用该曲线解释的。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能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位于该曲线的左侧。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FDI规模的扩大只会促使环境的恶化,增加碳排放。总而言之,在大多数情况下,FDI流入规模的扩大带来的负面效应大于其带来的正面效应[3]。
2.2 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行业、产业组成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采取较为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环境成本较高。这就导致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发达国家往往会将国内市场不具竞争力的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外资的形式转移到那些环境管制较为宽松、环境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从而给东道国的环境带去负面影响。当然产业转移引起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不仅对东道国环境有负面的结构效应,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取决于东道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东道国处于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碳排放产业,高碳排放产业的比重增加,此时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是消极的。当东道国处于经济发达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第三产业服务业,由于第三产业所进行的生产资源消耗较少,碳排放强度也较小,所以更多的FDI流入服务业不仅不会给东道国的环境带去环境压力,还对控制碳排放有积极影响,此时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是积极的。
当然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具有正的技术效应,也有负的技术效应。对于一些环境管制政策松懈的国家,其环境成本与生产成本低,一些外企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一些低廉有害的治污技术和工艺运用到这些国家,从而加剧当地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我们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有选择的学习新技术,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制定合理的环境管制政策,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8]。
2011 11601100 200888 1.73% 5574870 48.05% 5825342 50.2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2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