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研究

2023-01-01 19:0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1 引言1
2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1
2.1 经济发展现状1
2.2 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3
3 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研究5
3.1 数据和指标的选取5
3.2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5
3.3 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析8
4 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11
4.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11
4.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12
4.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13
结 论15
致 谢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伊始到2014年“十二五”结束,在国家政策与计划的引导下,甘肃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连年攀升,但是经济发展始终是一种病态的、不协调的局面。甘肃省生产总值至今没有到达千亿,而同在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早在2010年就突破了千亿。从西北主要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甘肃省在西北两省三区中的经济排位为倒数第二位;从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甘肃省经济排位仅高于青海、宁夏和西藏,位于倒数第四位,经济非常落后。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地理位置不佳,缺少城市集群,“僵尸企业”较多,创新不足等,其中产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下,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被看作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各季度产值及构成显示,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已经达到了中高端阶段,从全国来看,诸如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龙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达到了理论上的最优结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来看,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合理化,而甘肃省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迟滞。离产业结构合理还有一段距离。
当下全国大兴经济改革,李克强总理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新旧更迭形成“双引擎”,加快发展新经济。如果甘肃省借助结构性改革的东风,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甘肃省经济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2.1 经济发展现状
2.1.1 GDP
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甘肃省GDP总值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增速迅猛。具体来说,第一产值的增长相对很缓慢,2013年到2015年的产值几乎相差无几,2015年是2010年的1.6倍;第二产业产值攀升梯度平缓,在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产值相较2014年下滑了14.7%;从图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多。相较2006年,2015年第三产值增长了3.7倍。
图中数据来源:《2015年甘肃省统计年鉴》
图1 2006-2015年甘肃省GDP及构成情况
2.1.2 人均GDP
从表1可以看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甘肃省人均GDP稳步上升,2015年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该数据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滑了。通过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甘肃省人均GDP始终徘徊在全国人均GDP水平的55%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落后的状态。
表1 2006-2015年甘肃省人均GDP情况
年份 甘肃省人均GDP(元) 全国人均GDP(元)
2006 8945 16602
2007 10614 20337
2008 12421 23912
2009 13624 25963
2010 16172 30567
2011 19525 36018
2012 22075 39544
2013 24539 43320
2014 26433 46629
2015 26210 46308
数据来源:整理自《2015年甘肃省统计年鉴》、《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2.1.3 进出口总额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甘肃省的进出口总额在2013年前都是呈现出增长态势的,在2009年因为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经济无可避免地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导致经济效益下滑,进出口总额骤然下降。从2013年起,全球化的经济低迷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甘肃省这样的内陆省份,虽然出口总额在不断上升,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进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下降。
数据来源:整理自2000年-2015年《甘肃省发展年鉴》
图2 甘肃省近年进出口额
2.2 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
由表2知,在2006-2014年期间,2014年的第一产值仅比2006年增加0.15,虽然在这期间,2008年第一产值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以全国第一产业发展状况为标准来衡量甘肃省第一产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甘肃省的第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一产业发展几乎停滞,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第二产业仍旧把重工业、原材料粗加工作为产业主力军;前面我们提到虽然第三产业在以可观的速度发展,但还是落后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例如,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服务业在甘肃省发展迟缓,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
在绝大部分地区第一产业实现现代化,走向科技化的今天,甘肃省农业还是内部结构单一的,关联性差的以传统方式发展的产业,而且农作物种植是第一产业的主要部分,粮食作物是种植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在培植经济作物方面来说,投入力度较弱;同时牧业和林业发展并没有在“粮改饲”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非常缓慢;渔业则处于停滞和倒退的状态;以地方特色为优势的产业没有确立,发展格局也未形成;总体来说,第一产业整体效益是低下的。
重工业化及粗放型是甘肃省的工业结构的典型特点。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我们从图3中就能得到直观反映。工业中又以自然资源采取和挖掘、原材料粗加工为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甘肃省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禀赋有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即使当下甘肃省的工业发展迅猛,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资源耗尽,以此为生的产业必然走向衰败,相关的企业应该树立危机感,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为可能出现的困境做准备。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份额相对来说较大,但是,由于受到重工业化的冲击,致使其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整个生产链中处于较低的位置,附加价值较低,在市场交换时,就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向外部,收入与支出是不均衡的。
从甘肃省长此以往的发展来看,以流通为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餐饮等传统产业部门构成了第三产业的中流砥柱,新兴的金融保险、旅游、卫生及社会公益服务等现代服务部门的发展却一直滞后,传统的流通等服务部门在劳动力吸纳上日趋饱和,新兴的第三产业部门在增加值创造上,都没有充分发挥潜力,新兴部门的滞后发展降低了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创造[1]。
表2 2006-2014年甘肃省三次产业占甘肃省GDP的比重
年份 生产总值 第一产值 第二产值 第三产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2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