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2020-10-31 19:5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1 引言 1
2 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述 1
2.1 利率市场化概述 1
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2
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
3.1 存贷利差减小,利润收入下降 3
3.2 构成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威胁 4
3.3 加大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 5
4 大力推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重要意义 7
4.1 提高银行收入,减少资金占用 7
4.2 提高银行规避风险,弥补损失 7
4.3 促进银行产业转变 8
4.4 加快推进企业改革 8
5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和创新的制约因素 9
5.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9
5.2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因素 10
6 如何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创新 11
6.1 提高对发展中间创新业务的意识 11
6.2 制定发展目标,加强中间业务创新 12
6.3 确定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位战略,研发创新产品 12
6.4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对中间业务的科技投入会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从1996年起,央行撤除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近些年来,我国中央银行更是完全开放了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使得利率化市场更加完善。至今,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不确定性的利率风险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应对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的存贷净利差减小,银行的整体收益水平下降。
商业银行为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只有不断调整内部结构,探索新型经营方式,商业银行才能在中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才能不断开拓银行的金融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和银行融资水平不断向着更好的趋势发展。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转换传统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推进业务更新。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大部分由于存贷的利差形成的收入,但西方国家银行的利润大部分由表外业务产生。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拓创新相比于以前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是同国外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中间业务在运行机制、产品种类、服务力度、利润贡献及其他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别,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以开拓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经营为战略核心,这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优化利润结构,分散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收益水平,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发展。
本文在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基础上,考虑了积极发展中间业务的有利方面,认为开拓中间业务创新能减缓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从中找出限制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因素,对此提出了相关参考意见对中间业务创新进行探讨。
2 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述
2.1 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 化是指央行和政府不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下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金融机构自身拥有利率水平的决定权。主要包括了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1]。金融机构根据央行发行的基准利率,结合自身的资金占用情况,以及未来自身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利率水平,从而达到资金最优化配置。形成以央行 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市场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形成机制[2]。我国政府为了能保持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平稳发展,通常采用资金供求的方式来间接干预市场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金融机构自行决定利率。这正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受央行的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影响,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资金状况,资源配置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利率调整。二,由市场主宰利率传导,在金融机构中推行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政府只能宏观调控不能直接干涉。
中国推行利率市场化从1978年开始,在1996年6月,以市场同业拆借利率的全面放开作为出发点,作为利率市场化中国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即是我国政府不再对存贷利率进行监管,取消了控制银行存贷利差。此后我国进一步放宽对国内货币存贷款的利率监管。2004年10月,国家更是直接取消了银行的贷款上浮限制,同时允许存款利率可以下浮,可不设置固定底线。2006年8月,国家为带动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拓宽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在2012年6月8日和2012年7月6日,央行先后两次调整了本币存储和贷款基准利率及利率上下浮动区间,这表明我国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开放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我国能否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到达关键阶段。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为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的下调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
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基础上,不动用或是不直接动用自身的资金,利用传统业务、信息、技术、网络、信誉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作为第三方即中间人或是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结算代办业务,银行卡,代理类业务等其他种类的业务,提供相关的各式经济服务并从此赚得相关的手续费和代办费等费用。在2001年7月4日,央行正是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的指出了广义的中间业务概念,即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3]。这主要分成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这两种类型,其中金融服务类业务一般意义上是指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这是不直接将中间业务获得的收入反应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基金托管类和咨询顾问类的业务;表外业务 一般意义上是指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这主要包括交易类,投资银行类以及担保承诺类的业务,这类业务的收入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很大影响。
在国外商业银行中,通常把中间业务称为表外业务,其实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表外业务是相对于国外的表内业务而言的,有广义狭义之分[4]。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在商业银行从事的经营业务活动中,严格按照标准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但是影响当期的银行损益的业务活动。而广义的表外业务除了包含狭义的内容之外,还涵盖了支付,代办,咨询等之类风险小的经营活动业务,并可将这些业务收入计入“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项目。所以从概念上来看,我国的中间业务和国外广义的表外业务是一致的。
本文中在探讨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指广义上的中间业务,即不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有收入的业务活动。相比于传统业务,具有所占资金少,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
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存贷利差减小,利润收入下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2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