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01-01 19:2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02001011921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以及综合性行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影响。 本文先总结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的相关理论。依次就外资银行的含义界定及其进入中国的动因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介绍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途径,并从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总结出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各个方面的积极及消极影响。最后,针对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从短期和长期视角,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业,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相关理论基础 1
2.1 外资银行的界定 1
2.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方式 1
3 中、外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4
3.1 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4
3.2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现状分析6
4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层面7
4.1 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7
4.2 对我国银行业的消极影响10
5 我国银行业面对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分析12
5.1 当前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业的战略选择12
5.2 长期视角的政策建议13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20
表1 在华外资银行分行数目 4
表2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目和从业人员情况表(截至2012年底) 6
表3在华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截止2012年底)6
表4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数与总资产情况(2004-2012年)7
1 引言
世界各国对银行业的开放问题一直保持着戒备心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慢慢放松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政策。然而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的逐步深入,跨国银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小觑的经济力量。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之后,国际贸易与生产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外汇业务的增多,要求国内金融业务与国际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因此需要既经营人民币业务,又经营外币业务,既经营国内业务,又经营国际业务且遵循国际惯例办事的金融机构的出现,而外资银行正是应我国发展的需要进入中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不仅给我国银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给其带来了问题和挑战。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市场的规模如何?他们进入后给中国银行业市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然而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手段和措施?本文将通过对理论的阐述和实际的剖析,逐层展开来解决上述问题。这对于我国银行在总结经验和教训,面对竞争进行有效经营和风险管理,健康稳定发展,稳定国民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相关理论基础
外资银行进行跨国投资经营必然会有其动因及理论基础,本节将会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行为进行相关理论阐述,为论文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1 外资银行的界定
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经批准在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1)一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一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2)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3)外国银行分行和代表处[1]。
2.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及方式
2.2.1 外资银行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
本节将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原因,即市场外在原因、行业外在原因、银行自身原因。
1.市场外在原因
(1)客户拉动因素
银行入驻中国进行跨国投资可以为其已经开展海外业务的客户提供服务,这可以说是客户引力拉动效应。对此可能解释为:一方面,企业海外投资所在国银行难以满足企业所需金融服务,由此激励原有银行跟随进行国际化经营;另一方面,银行跟随客户进行跨国经营可能是为了维持客户资源,防止客户业务流失到中国银行,也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在母国积累的国际化优势。
(2)利润驱动因素
盈利性是银行经营追逐的目标,跨国投资有利于银行寻求更多的获利机会和空间。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成熟的经济体,银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空间和市场机会较小,而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但经济增长率高,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对外提供的一些优惠措施等,驱动着外资银行利用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的金融市场,追逐高额利润。
(3)经济结构差异因素
第一,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同特征。制度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蓄水池的流量,经济金融结构差异决定不同国家间存贷利差的区别,由此,成熟经济体的利差一
般低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同金融体系间以及金融体系内的差异和变化也驱动着银行进行跨国投资经营。第二,经济周期因素。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金融中介面临资金充裕而投资机会少的形势,此时若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与其不同步,则会激励着母国金融蓄水池内的财富向国外转移。
(4)规避管制因素
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监管制度的差异会影响银行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中国的金融业存在着外松内紧的现象,其对外资银行的相关监管体制不健全或者较宽松,这就大大降低了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成本,激励着银行从事国际化银行业务。Goldberg &Grosse(1994)指出,在外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监管方面管制越少的国家,进入的外资银行越多。
(5)其他非经济因素
其他非经济因素也是影响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地理位置、语言相近性、文化方面等。跨国银行往往会优先考虑与母国距离相对较近国家、或者拥有相同语言文化的国外市场。
2.行业外在原因
(1)羊群效应。当一些银行知道同业银行正在进行跨国投资时,其会改变投资策略,模仿其他银行的行为,也进行海外投资,从而发生羊群效应。这可能由于银行业本身具有对一致性的内在偏好或者从众以保持声誉等[2]。
(2)市场力量与集中。一方面,银行业务集中度的提高会限制银行预期收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也表明行业内银行经营的高效率,那么就会驱动着银行在东道国进一步利用这种效率进行经营,获取利润收益。
3.银行自身原因
如果银行不能在本国实现相反在中国更便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话,银行就会选择进行国际化经营;此外,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差异也会使得银行产生不同的资本金成本;跨国银行进行国际化投资会因风险收益的地理分散化,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2.2.2 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方式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对金融管制逐渐放松,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它们从最初的跟随客户到主动的寻求东道国市场机会,都在积极的开发东道国市场以寻求更多的利润来源,其参与的战略也在不断地变化。战略的变化反映在他们进入模式的变化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银行在东道国市场的存在模式上开始了从“绿地投资”到大规模的跨国并购的演变过程。目前,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形式。
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代表处.代表处是母行在海外设立并从事咨询、联络和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业务及其有限的分支机构。代表处不以营业为目的,不开办利润获取性业务,他只是母行在东道国的一个“驻点”,为本国出口商办理托收业务、在其东道国为客户提供贷款等,同时可以兑换东道国的货币、并提供东道国政治经济情报以及资本市场相关情况。通常,只有限制或者禁止外资银行在其国内分支机构开展全面业务的国家,跨国银行才以设立代表处的形式进入该国银行业市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