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附件)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研究的内容 1
1.3研究的方法 1
1.3.1文献分析法 1
1.3.2调查统计法 2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4.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4.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2.榆林煤炭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4
2.1简单的煤炭资源开发产业阶段 4
2.2煤化工产品深加工产业阶段 4
3.榆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6
3.1 陕西煤炭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6
3.2 榆林煤炭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分析 6
3.2.1 榆林煤炭资源开发采集情况 6
3.2.2 榆林煤炭资源利用状况 6
3.3 榆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7
3.4 榆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8
3.4.1资源浪费严重 8
3.4.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9
3.4.3企业经济效益差 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4.对制约榆林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 10
4.1 不规范的矿权制度 10
4.2不合理的税费制度 10
4.3环境税法的缺失 10
5.榆林煤炭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12
5.1 改善矿权制度及资源税费制度以协调国家与地方的利益分配 12
5.2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培育陕北煤化工产业集群 12
5.3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更新,煤矿产业也随之不断被大量需求,而作为主矿区的陕北榆林则成为了重要的开采之地。近几年由于科研成果的不断更新,很多能源已经慢慢代替了煤矿的能源,导致煤矿产业迅速走下坡状态,同时煤炭的价格也在一夜之间下降,煤矿价格的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当地开采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对于煤矿的重要开采地陕北榆林,因此解决该区域的发展问题是此论文的首要目的。首先:建立安全可靠的发展战略,在对榆林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后,探讨资源优势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源,并剖析其原因。最后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当地经济能稳定向前发展。
1.1.2 研究的意义
该论文通过对煤矿的开采及利用,找出根本的原因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良措施,最终找出煤炭产业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从而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榆林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对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以及资源地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2研究的内容
本文旨在对陕北榆林经济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总共五大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经济相关理论;第三章榆林煤矿经济的发展趋势;第四章为榆林这种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第五章就榆林乃至陕北等资源型地区的开发利用向国家与地方提出相关建议。
1.3研究的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
前期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通过学校图书馆、期刊网等查阅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通过第二手分析,初步了解榆林市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对象、方式方法、规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
1.3.2调查统计法
通过找出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来解决。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的研究现状
关于矿产资源的丰厚与资源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外经济学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贸易条件恶化论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和德国籍经济学家汉斯辛(Hans Singer)认为,初级商品基本上都是缺乏收入和需求价格弹性的,极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而导致富有的工业化国家和贫穷的初级产品出口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贸易条件也会出现经常性的波动,制造业部门的衰退和对自然资源利润的依赖对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荷兰病
Matsuyama(1992)建立标准的经济模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结论是经济结构中促使制造业向采掘业转变的力量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力量削弱了具有学习效应的制造业的成长。
资源诅咒论
奥提(Auty,1990)在研究矿产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劫难”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萨克斯(Sachs)和威默(Wamer)对“资源劫难”这一假说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大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会扭曲区域经济,造成进口产品的中心区域与出口产品区域之间地位不平等,最终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1.4.2国内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分别从以下角度对资源与资源地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探讨:
杨文鹏(2003)考虑到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及合理的产业结构等因素,提出陕西省应采用“一线二带”与资源优势战略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徐康宁和韩剑(2005)通过全国各省的资源丰裕度和GDP年均增数进行定量考察的研究表明:19782003年间,我国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慢于资源贫瘠的地区,中国局部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其中,陕西省就属于资源丰裕而经济增长缓慢的省份之一。2007年,韩亚芬、孙根年通过对国内31个省19852004年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得出我国能源型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结论。
宋蕾、胡振琪(2006)认为合理构建煤炭开采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资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并制定了补偿责任人对生态旧账、生态新帐具体的补偿方案。此外,许多学者还建议开征环境税,把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这同时也是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产业结构宋林(2004)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新的产业发展观:即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集中稀缺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