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熔断机制理论和实践分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4
一、引言 4
二、文献综述 5
三、“熔断机制”的定义和作用 5
(一)“熔断机制”的定义 5
1.广义涵义 5
2.狭义涵义 5
(二)熔断机制的作用 6
1.能够对市场起到警示作用 6
2.给予市场趋稳的时间作用 6
3.减缓市场严重缺乏流动性 6
四、中国熔断机制的引入 7
(一)引入背景 8
(二)引入后市场状况 8
(三)中国熔断机制失败的原因 8
1.当时中国股市状况恶劣 8
2.中国股市性质的扭曲 8
3.导致市场价格无效 8
4.使市场波动更为剧烈 8
五、国际间的熔断机制 8
(一)典型五国的熔断机制 8
(二)我国熔断机制与国外的区别 8
1.熔断机制与涨停板的双重保险. 8
2.市场交易制度的差异 8
六、中国“熔断机制“的改善与建议 8
(一)对中国“熔断机制“的改善 9
1.设置相距较大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熔断阙值区间 9
2.取消涨停板制度 9
3.待市场启稳后实施 9
(二)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熔断机制理论和实践分析
金融 邵玉文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脚步逐渐加快,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开放化,资金来源渠道也逐渐多样化,尤其在股票市场中,规模逐渐扩大,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统计2016年度最新统计,两市共有2862家上市公司,上交所占1096家,深交所占1766家,市场规范化程度也逐渐提高,信息系统等基础建设也逐渐完善,随着时代的推移,股票市场也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且起到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全球经济市场一大共性。
股票市场高频率的涨跌是其一大特性,股票市场的运动周期必将伴随着涨与跌,这是股市不可更改的真理,但在正常幅度下的涨跌是股市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超过一定幅度的涨跌即可视为危险警告,2015年,时隔8年,股灾再次爆发,此次的股灾爆发速度无比迅猛,下跌幅度令市场无法消化,反弹更是力不从心,上证指数从5178点大幅下跌至2850点,下跌幅度总共达45%,这次股灾下跌幅度虽没2007年下跌幅度大,但本次股灾下跌速度快,市场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从未发生过的,并且政府在股灾爆发后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也格外引人瞩目,最为具有发人深思的就是初次尝试熔断机制,但结果确实以失败告终,在国外,熔断机制在股票市场中扮演者防止股灾发生的一根保险丝,特别是熔断机制的先驱者美国,其在熔断机制的运用上可谓娴熟,对其资本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为什么当我国引进熔断机制时反而使情况更恶劣了,更是有违初衷,这是值得我国政府监管层和广大投资者深思的,因此对中国本次实施失败的熔断机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中国股市的运营机制,也有利于政府监管层制定出长期稳定的股市发展政策,逐渐完善资本市场运行和监管制度。
二、文献综述
“熔断机制”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牛慧慧(2016)在其文中有叙述到,各国际证券市场实行的熔断机制有两种,第一种称作“熔而断”当股票价格触发熔断点时,随即股票市场暂停交易一段时间,第二种称作“熔而不断”当股票价格触发熔断点后,市场仍可继续交易,但交易价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今年我国实施的熔断机制和美国实行的熔断机制都属于“熔而断”机制,但众所周知,熔断机制在我国实施仅维持四天,陈碧霄(2016)则写到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适合实行熔断机制,就算实行了也必须根据本国股票市场具体情况酌情采取具体规章制度,这句话用于我国的熔断机制非常贴切,熔断机制在美国是保险丝作用的熔断机制,为何来了中国就成了助跌凶器?笔者则从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同和股市交易制度不同来揭示了熔断机制在我国失败的原因。但王路(2016)则罗列了设置熔断机制能够预警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风险,防止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的风险发生和能赢得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操作,从而控制交易的风险等方面来证明熔断机制对于股指期货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巫梦怡(2016)则从不同国家的熔断机制会根据各国股市的情况有所区别,不径相同,从而阐明我国应根据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来对熔断机制进行适当的改进。桂浩民(2016)在其文中强调了中国实行的熔断机制从理论上能遏制股市的下跌,但实际上只是股市下跌过程中的一次急刹车,虽然能让市场交易暂时的终止下来,但并不能改变市场继续下跌的趋势,而这个趋势又并非属于非系统性风险,而且市场投资者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称,因此这个趋势仅凭暂时的阻止是终止不了的。何方竹(2015)就未实行熔断机制前就质疑有了涨停板熔断机制是否多余,但学者李大霄则强调熔断机制不仅可以限制个股的波动,对股指的异常波动也有很大的限制作用,而涨跌停板则仅针对个股,所以熔断机制在我国并不是完全多余。王子念(2016)则论述了熔断机制的警示作用、缓解市场下跌作用和给予市场和投资者冷静时间三大作用,在理论上支持熔断机制的实施,但在中国市场这三大作用并不能完全遏制股市下跌的趋势,所以理论并不能代表实际,因此还需根据股市自身情况酌情考虑。陆澍敏(2016)则强调了熔断机制控制风险的能力,其叙述了熔断机制帮助美国股市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成功地解救出来,也帮助了日本股市从2011年大地震和之后因为地震而导致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而对股市造成的冲击中解救出来。杨媛(2016)则从熔断机制的负面影响即降低价格有效性和加剧市场波动性来警示实行熔断机制前应做好相应应对措施,不应盲目强行照搬照抄国外机制。赵浩杰(2016)对也对熔断机制的不足做出了补充,其更具体化的提出了“磁吸”作用对市场下跌的助推作用。周国辉(2016)则主要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即中小散户占比高于机构投资者,这导致市场在大幅下跌时缺乏理性,所以不应在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后采取熔断机制阻断市场下跌趋势,而是待市场启稳后再引进熔断机制。从国际角度分析,吕晶晶(2016)认为就放眼国际大环境下,熔断机制还是有一定程度优势的,设定熔断机制可以使股票市场触发熔断阈值则暂时停止交易,这样一来,首先,熔断期间能可以给投资者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来思考和决定当前交易是否需要继续,借此可以减缓市场的恐慌情绪,从而使市场交易进入一段冷静期,进而维护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在停止交易期间股民可以去收集相关交易信息,从而减少散户股民关于市场信息获取不平等的劣势地位,在这期间,买卖双方可以去鉴别手中信息的真假程度,从而减少投资者过激行为操作而使市场大幅度波动性。此外,对于股市高频率、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在实施熔断机制后政府监管层在触发熔断机制后,集思广益,能出台暂时缓解波动的政策,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今天,如果能制定出适合本国证券市场的熔断机制,对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还是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