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保险业保费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21-01-25 20:5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同时保险业也是异军突起。“新国十条”的颁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更是将我国的保险行业重新定义为了未来民生战略支柱产业。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在近些年,保费收入的增长势头还在向上发展。但是,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存在着地区增长不平衡的问题,江苏省在保险保费收入上稳居前三,保险行业的前途是十分可观的,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的保费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探究哪些因素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更大,并通过最后的结论为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平衡增长提供建议和指导。
目录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保费收入的计量与确认2
(二)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3
三、江苏省保险业发展及保费收入的基本情况3
(一)江苏省保险业发展3
(二)江苏省保险业保费收入情况4
四、影响江苏省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5
(二)变量定义和描述分析5
(三)模型假设5
(四)江苏省保险业保费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江苏省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江苏省作为东南沿海省市,又处于长江中下游的发达地区,既是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商品棉基地,经济发达,教育繁荣,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在对内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外的经济开放上都在努力向北上广靠近,其经济实力在近些年更是强大。江苏省的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名列前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5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1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04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084.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5.7∶45.7∶48.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7995元。江苏省占据东南沿海优势,又是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的种植区,同时也是第一个五年级计划期间工业分布集中地区,江苏省作为一个工业、农业、金融业齐步向前的大省,吸引了众多劳动力以及资本的进驻。同时,其发展的越大越快,就面临着相比其他省市更大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保险的发展就是大势所趋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来决定上层建筑。江苏省的保险业在经济的带动下正在发展壮大。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江苏省的发展。
保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财富进行均衡分配的手段之一。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是现代金融的三大支柱,而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支柱之一,身兼经济补偿、资金融通与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江苏保险业与经济的发展历程相似,也是经历了恢复、改革、快速发展而走到今天。近年来,一系列涉及产业政策、社保体制、财政税收、对外开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宏观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保险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江苏保险业在发展的质量和数量上齐头并进,产品有了优化,规模有了扩大。当然在保险业取得的成就也为江苏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协调、居民的幸福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些年江苏省的保费收入一直在省排名前三,在2013年更是排的第一名,可谓保险大省。大省并不意味着强省,江苏的发展仍然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建议。相比江苏省而言,其他省市的保险发展有大大落后江苏省的趋势,有必要科学评价江苏保险业发展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为江苏省及其他省市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地挖掘潜力,保证保险业实现新的发展进步。
二、文献综述
(一)保费收入的计量与确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保费收入的含义。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了履行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保费收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保费收入是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缴付保险费而形成的,从经济方面解释,保险费是保户为了寻求保障并根据所承受风险大小共同分摊的资金;从法律层面考虑,保险费是保户为获得赔付而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这是保险公司用以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保险资金。在资产层面,保费收入形成了保险资金的流入,这是保险资产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负债层面,保险资金的流入的前提是保险公司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险责任,所以资金的流入又造成了保险负债的增加。
目前,关于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国际上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确认和计量模型。杨华良(2001)对其中公认的几个模式做了基本的评价,短期的保险业务保费收入模式下的递延与匹配模式将收入与相关费用联系起来;资产负债模式能考虑到保险业务的基本特性。但在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模式下,前瞻法和后瞻法都无法直观的反映收入与支出的匹配过程[1]。他认为我们大体上适用“资产负债计量模式”来进行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二)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
李杨(2004)在影响我国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中,得出结论国内生产总值与保费收入成正比,证明我国的寿险业增长是建立在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利率对寿险有反面作用;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没有很显著。人口总量则是直接影响着保险需要[4]。寿险一直颇受保险业界学者的关注,郝伟(2011)在进行寿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之时加上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结论证明对于寿险保费收入有负面影响[5]。李玉英、冯红红(2013)在研究寿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的文章中也涉及了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人口等因素,但是创新性的提出了城市化进程对于保险业发展乃至保费收入的影响。城市化是现代经济社会进行结构变革的必经之路,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实现在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教育上的转变,对于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提高人民素质都有影响,这些改变都将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对人寿保险的需求[6]。
在财产险方面,Beenstocketal.(1988)采用1970 1981年的全世界12个最大的财产保险市场的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当利率上升容易造成保费收入的增加,一旦因为利率上升而造成保险供给增加的情况下,保险需求会比以前低。一般来讲,收入与保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收入越高,保费收入就会越高,但是这个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富裕程度有关,发达国家的保费与收入的相关性会减弱[7]。Eshoetal.(2004)采用44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1984 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财产保险需求问题进行研究,结论说明,居民收入、损失概率、财产所有权保护与财产保险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关系[8]。
当我们针对中国的保险业整体发展问题之时,有些学者在保险数据的使用上忽视了统计口径的变化,有些则无视利率影响,有些则没有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张伟、郭金龙等人(2005)又引入了金融价格指数、制度环境等新的角度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对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得出基本结论,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保险业发展具有规模效应,在政府工作方面,没有及时为保险行业的发展指明道路,这样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9]。黄泽勇(2009)在对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因素的研究中则提出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量,得出了与假设相反的结果的,定资产投资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是负相关关系。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不强和市场竞争激烈所造成的[10]。黄非骐、万可(2012)基于保险产业属性,采用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财险业市场保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私人的汽车拥有量、交通事故损失额及地理位置对财险保费具有显著的影响[11]。 综上文献综述可见,大多数学者是针对着寿险或者财险这两种险种分别展开的实证分析,这对整体的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很多借鉴之处。在对保险业整体的保费收入研究中,多数是在建立我国保费收入与GDP关系的模型并进行预测,许让(2013)在对19972011年的收费收入数据和GDP数据进行建模,根据此模型来进行预测,来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情况[1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