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为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一)国内研究综述 3
三、上海露地种植绿叶菜气象指数保险运行机制及现状 4
(一)运行现状 4
(二)运行机制 5
1.保险标的与保险期间 5
2.保险金额、保险费率与保险费 5
3.保费补贴标准 5
4.理赔方法 5
四、上海农户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实证分析 6
(一)数据来源 6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6
1.因变量 6
2.自变量 6
3.描述性分析 7
(三)模型选取与设定 9
1.模型的选取 9
2.模型的设定 9
(四)Logit回归分析结果 10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4
农户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上海为例
引言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体制机制,各国政府对其高度的重视,这也是我国保护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但是,从农业保险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传统农业保险已经慢慢地出现了一些困境与难题,信息不对称、运营管理成本过高、过于依赖政府政策支持等弊逐渐显露,致使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供需两冷”、只有“政府一头热”的状况,导致其发展陷入了困境。因此我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国外研究表明,气象指数保险的运行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快速的发展(Collier et al,2009)[1]。同时这也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路线。近十年来,我国学者也不断地对气象指数保险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缺点、保险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各类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和保费厘定费率等问题上,但对该险种保险的需求问题,以及影响需求的因素的研究甚少。
我国自2007年起开始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进行试探性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并于2008年以安徽省长丰县为试点,时至今日,气象指数保险已经在许多省份进行了试验与运行。然而,在近几年的试点运营中,农户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需求不足一直是重大问题之一(武翔宇等,2012)[2]。而气象指数保险是否能够在试行区顺利开展及推广,与农户的接受度与参与度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农户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投保意愿为研究内容,以上海市郊地区种植绿叶菜的农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农户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结果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修订和推广。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初期,许多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农业问题,这些国家逐步制定颁布了有关的农业保险法和农业保险条例。但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农业保险逐渐显露出了许多的弊端,如信息不对称、运营管理成本过高、过于依赖政府政策支持等。为了突破这些困境,国外的专家研究者们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创新性的理论与实际探索。其中印度的研究学者Chakravarti 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了指数保险概念,而美国研究者Harold Halcrow在其后对此做了更深一步的探索[3]。
天气指数保险的界定最先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所谓天气指数保险是指将特定的天气灾害对农业作物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而该险种就是以这个指数为基准,当指数达到合约规定标准并且对农作物形成损害时,参保农户就能够得到对应标准的理赔。Skees(2008)[4]认为在一切险、指定风险及多重险之中,指定风险保险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更加迅速与有效。而Breustedt (2008)将二级随机控制作为指标,对Rayon区域的天气指数保险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研究显示,与传统农业保险比较而言,该险种更加有助于控制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风险问题。[5]
目前,许多专家研究者们认为天气指数保险已经成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自然灾害风险的一种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这将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农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Hess等,2005[6];Molini 等,2007;Manuamorn,2007[7])。其中印度是在实施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中国家中运用该保险最深入、产品种类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Erin Bryla和Joanna(2007)[8]的研究,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理论摸索阶段(1996年-1998年),主要进行研究如何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农业特点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与试验方案;二是项目实践阶段(2002年-2007年),在这期间主要进行了南非苹果霜冻气象指数保险的试验;2013年6月印度推出了第一个气象指数保险试验,然后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推出气象指数保险;三是推广阶段(2007年-至今),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对该种保险产品的投入,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银行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的倡导下,先后有6个涉及了21个国家的灾难救助保险项目和30个涉及到19个国家的发展指数保险项目进行试点,其中包括1个加拿大和2个美国发展试点项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网站,2011)。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传统农业保险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技术水平和管理上难题以及市场障碍,为了突破这些困境,国内开始尝试性地引入气象指数保险。在对我国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我国在这一方面仍缺少完整性、系统性的研究,大多关于该保险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等方面,对于其需求分析的研究还较少。
1、天气指数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的区别
气象指数保险是一种新型的风险控制工具,与传统将农户实际受灾作为理赔依据的方式不同,这种保险是以特定的对农作物受灾害程度产生影响的农业气象指数作为触发机制,若是指数值达到保单约定的起保点,则将根据实际天气指数对被保险人给予相应赔付(魏华林,2010)[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