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研究以cppi和tipp策略为例

2021-01-25 20:5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投资组合保险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通过执行投资组合保险理论,可以在消除个体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在众多投资组合保险理论中,CPPI策略和TIPP策略由于计算公式简便,深受普通投资者的青睐,但CPPI策略和TIPP策略也存在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的缺点,因此在执行策略的过程中,有时投资的收益率不太理想。本文针对两个理论的这一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利用沪深300指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进一步完善CPPI和TIPP策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现状研究2
(二)国内现状研究3
三、传统CPPI和TIPP策略4
(一)固定比例投资组合策略4
(二)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策略5
四、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6
(一)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原理6
(二)风险乘数动态调整下的CPPI策略6
(三)风险乘数动态调整下的TIPP策略7五、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实证研究8
(一)样本数据及研究假设8
(二)实证设计8
(三)实证数据分析9
1. 不同市场行情下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绩效比较9
(1) 多头市场下的投资绩效比较分析9
(2) 盘整市场下的投资绩效比较分析9
(3) 空头市场下的投资绩效比较分析10
2.期初风险乘数对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影响比较10
3. 风险敏感系数对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绩效的影响比较10
4. 要保额度对风险乘数动态调整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绩效的影响比较11
六、研究结论和展望12
(一)研究结论12
(二)研究展望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研究
——以CPPI和TIPP策略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例
金融128:章 桓
引言
引言
投资组合保险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通过近30年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已经成为各大投资机构甚至是个人在进行组合投资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资产分配策略。
20世纪70年代,费希尔布莱克 和 迈伦斯克尔斯两位学者提出了BS期权定价公式,解决了期权在风险性资产中定价的难题,为数量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7年,他们又提出了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CPPI),用于股票市场的投资。之后,学者埃斯特普和夏普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障策略(TIPP)。CPPI和TIPP策略理论公式较为简单,在执行上极为方便,尽管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交易成本高、追涨杀跌增加金融市场波动等,但还是极大的促进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实际应用,并深受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经过三四十年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模型,尽管这些策略的理论模型相差甚多,但理论的核心却是一致的,即通过不变的或者变动的资产配置策略对风险性资产进行分散化投资,在消除个体风险的同时,尽量去规避系统性风险,当风险性资产价值上涨时,追逐价值上涨带来的收益,并通过一些技术上的手段,控制风险性资产价值下跌时造成的损失。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投资组合保险理论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CPPI和TIPP策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把策略中的风险乘数变静为动,使得两个策略能对针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二、文献综述
投资组合保险理论自诞生以来,国内外学者们不断对该理论进行修改完善以提到其到期时的收益率,下面是国内外学者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情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知道充分分散化的投资可以消除证券的个体风险,后来,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通过投资组合保险理论也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由于定价理论在当时尚未完善,保险公司在开展投资组合保险业务时不能给出合理的保险价格,这也限制了投资组合保险理论的发展。
费希尔布莱克 和 迈伦斯克尔斯 (1974)[1]在投资组合保险理论的研究上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进展,他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无红利支付股票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任何证券价格都应该满足BS期权定价公式。这样的一个结论为期权在风险产品中应定的价格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未来期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说,这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理论的进步。
鲁宾因斯坦和利兰德(1976)[2]提出了一个在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大致内容为:当投资者购买了与其所拥有的股票品种以及期限同样的卖权,牺牲一定价格的卖权费用,从而将股票下跌幅度的风险范围锁定,以上所述为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利兰德发现因为与标的股票所相应的期权是有限的,而且到期时间相对来说较短。由此得出,可通过对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实行动态调整,来复制看跌期权,即所谓的复制性卖权策略。从那时起,鲁宾因斯坦和利兰德又相继发表关于此方面研究的论文,从各个方面改进了动态投资组合保险理论。在1981年,两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发展了复制性卖权策略。这项策略说明了通过股票和现金的动态组合复制得到跌期权的具体方法策略。
1987年,费希尔布莱克和罗伯特琼斯[3]在默顿的早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CPPI),此策略没有难以理解的公式,简单易懂,每个投资者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制定符合自己意向的保险策略。再者,此种方法对计划保住资金现值底线的养老基金也很适用。然后,又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他们通过模拟,对CPPI策略、保护性卖权以及买入持有这三种理论进行对比,根据模拟结果所示,保护性卖权与CPPI都可以达到一定的保险效果,其中,差异性在于保护性卖权根据期权公式得出,操作方法冗杂难懂,并且有时间限制的存在。总的来说,当市场的情况缓步上升时,保险策略较为适用,而当市场大幅度变化时,CPPI策略可能较为合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