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三地产业结构趋同化分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无锡市概况 1
1.1.2常州市概况 1
1.1.3苏州市概况 2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2
1.2.1研究思路: 2
1.2.2研究方法 3
第2章 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 4
2.1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经济指标 4
2.2反映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经济指标 4
2.3反映地区商品流通的经济指标 4
2.4指标的选取 4
第3章 苏锡常产业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 6
3.1相关系数 6
3.2苏锡常三地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6
3.3苏锡常三地历年产业相关系数 9
3.3.1数据结果 9
3.3.2数据综合分析 10
3.4苏锡常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分析 10
3.4.1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 11
3.4.2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 12
3.4.3苏州市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 13
3.5苏锡常产业内部结构对比分析 14
3.5.1无锡市与常州市 14
3.5.2无锡市与苏州市 14
第4章 苏锡常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分析 15
4.1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趋同成因 15
4.1.1由市场投资主导的产业结构趋同 15
4.1.2由政府投资主导的产业结构趋同 15
4.2苏锡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因素分析 15
4.2.1资源禀赋具有相似性 15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4.2.2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16
4.2.3市场化进程的影响 16
4.2.4生产要素间的流动 16
4.2.5地区消费结构的相似性 16
4.3苏锡常产业结构趋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17
4.3.1城市发展规划分析 17
4.3.2招商引资政策分析 17
4.3.3基础建设投资分析 18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19
5.1结论 19
5.2建议 19
5.2.1城市规划 19
5.2.2招商引资 20
5.2.3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20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综合竞争力以及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方面位列全国第一,是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2013年,苏锡常三市GDP总值占全省的43.01%(其中,无锡占13.64,常州占7.37%,苏州占22.00%),接近江苏省GDP的一半,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苏锡常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1.1无锡市概况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平原腹地,北靠长江,南临太湖,处于苏锡常的中心地带,是太湖流域的交通要地。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是乡镇企业和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市总面积4626平方公里,人口638万人,下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六个行政区,管辖江阴和宜兴两个县级市。2013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0.1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46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后达到2.04万美元,排名全省第一。2013年无锡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0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14.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2.2:46.0。(((
1.1.2常州市概况
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靠长江,南临太湖,与上海市和南京市等距相望,是苏南地区交通要地。常州市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人口468.68万,下辖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和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2013年,常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60.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8.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50.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72.0亿元。常州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3.2:52.9:43.9调整为3.2:51.6:45.2。常州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9299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5016美元。[2]
1.1.3苏州市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北依长江,南靠太湖,西邻无锡和常州,东接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苏州市总面积面积8488.42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左右。下辖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5个区和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4个市。2013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200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
苏锡常的三大产业结构占GDP比重几近一致,制造业发展历程和阶段都相似。在苏锡常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无锡市支柱产业:机械制造、高档纺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共六大支柱产业;常州市支柱产业:化工、建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冶金和纺织服装行业共七大支柱行业;苏州市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钢铁行业、机械制造、化工产业、纺织产业和通用设备制造共六大支柱行业。对比可见,苏锡常的支柱产业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
首先,收集和整理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从2010年到2014这五年的统计年鉴,从中整理出2009年至2013年间三市各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再用相关系数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算出苏州、无锡和常州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按照占整体产值比重高低,筛选出苏锡常三市比重排名前十的行业,跟各城市自己进行纵向对比,跟相邻城市进行横向对比,找出相似和差异点,挖掘其中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苏锡常三地相关系数变化的原因。最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对苏锡常三地的产业结构结构趋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8327.html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