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比较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 1
1.2研究的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
1.4.1研究思路 3
1.4.2 研究方法 3
1.5创新与不足 3
1.5.1创新 3
1.5.2不足 3
第2章 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重要概念的界定 4
2.1长三角区位的界定 4
2.2人口老龄化概念 4
第3章 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 4
3.1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概括 4
3.2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5
3.2.1 经济原因 5
3.2.2人口流动的原因 7
3.2.3计划生育政策原因 9
第4章 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比较 11
4.1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分析 11
4.1.1长三角16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 11
4.1.2长三角16城市人口老龄化在发展速度方面的比较 13
4.1.3 长三角地区老龄人口高龄化的比较 14
第5章 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测定 16
第6章 长三角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19
6.1调整生育政策 19
6.1.1放松计划生育政策 19
6.1.2适度推行二胎政策 19
6.2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养老产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业 20
6.3充分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 20
6.4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
第7章 结论 21
7.1结论 21
参考文献 23
第1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年末总人口数已经超过13亿,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2亿,占总人口的8.9%,且每年以近6%的速度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由于出生率的降低,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已降到0.57%,比上世纪最后10年1.07%的年增长率低了将近一半,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根据我国老龄协会2010预测,中国老龄人口在21世纪将会以最快速度发展,到21世纪中期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将以年均100万的速度增长,给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第一大经济区,但同时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老龄人增多、劳动力短缺、养老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阻碍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聚集情况不一样,所以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不同,老龄人口的需求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加大了长三角地区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难道和复杂性。
1.2研究的意义
本论文理论上的意义表现为,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全国水平,该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规律预示着全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通过研究长三角城市群老龄人口状况,分析、比较不同城市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的原因,从而为国家制定老龄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另外,目前国内现有关于人口老龄学的研究中,关于区域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相关理论研究较少涉及到,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此填补一些空白。
本论文实践上的意义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使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地威胁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利于找出相应的政策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为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预测和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有很多,Keynes(1937)[1]和Ritzema(1937)[2]提出了年龄结构不可避免的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发生改变,生育率的下降将会导致老龄化的加重。瓦尔瑞斯、科布多斯尔、布尔乔亚皮夏特、柯尔、凯费茨、赫曼林等也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论证了生育率、死亡率与老龄化的关系。Feinan chen[3]和Guangya liu(2009)[4]也认为急剧下降的生育和死亡率模式是导致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关于不同区域人口老龄化的比较研究,国外也有涉及,Flynn(1974)[5]研究发现,纽约市内城老年人口密度较高,老龄化程度深,郊区和新建城区老龄化较低。Goodman(1987)[6]对从区域差异出发,对美国巴尔的摩、费城和匹兹堡3座城市经济水平与老年人口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Chun Ying Hsieh(2012)[7]等从人口学和人文地理学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与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人口老龄化地区将面临的挑战。
关于人问题,我国的研究相比国外晚了很多,尤其是关于老龄化方面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学者才开始研究老龄化的问题。乔亚春(1988)[8]认为出生率的降低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人口老龄化,并且论证出生率的降低是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原因。这是我国较早的关于老龄化的研究,针对老龄化的问题,一些学者开始提出解决方案,如鼓励生育,提高养老保险,改善医疗设备等(邬沧萍,1990;曾毅,1990)[9]。但是这些研究多数是关注全国或单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发展(马灜通,2007)[10]、存在的问题(蔡昉、王美艳,2006)[11]、战略对策(张文范,2002)[12]以及对经济的影响(杨雪、侯力,2011 徐达,2012)[13]。而对于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研究,国外学者是把它分为区域间差异,即各省区间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而引起的人口老龄化演化阶段、特征与趋势等方面差异(姚静、李爽,2000[14],赵儒煜、刘畅、张峰,2012)[15]。区域内差异是本地区内部由于城乡人口迁移等而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等差异问题(杜鹏、王武林,2010)[16]。
关于对人口未来趋势预测的研究,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在此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曾毅(1998)[17]曾利用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对我国的家庭户数以及人口的规模、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预测,分析家庭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关系。黄健(2010)[18]元利用Leslie矩阵方程,在现实中较少数据的情况下,对未来老年人口数进行较准确的预测。考虑到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区人口增长的影响,于萧、黄敦平(2014)[19]做了引入迁移人口的人口预测模型构建的研究,这是我国内较少的在考虑到迁移人口的因素前提下的人口预测模型,打破了旧的封闭人口预测模型的惯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8336.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