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7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7
1.2研究内容 7
1.3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教育服务贸易概述 8
2.1服务贸易涵义 8
2.2教育服务贸易涵义 8
第三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 9
3.1跨界供应 9
3.2境外消费 9
3.3商业存在 10
3.4自然人流动 10
第四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1
4.1我国教育服务贸易规模小 11
4.2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大 11
4.3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12
4.4竞争实力缺乏 12
第五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态势分析 14
5.1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优势 14
5.2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劣势 15
5.3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机会 16
5.4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威胁 17
第六章 提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19
6.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9
6.2拓宽教育贸易市场 19
6.3完善教育服务产业开放体系 19
6.4制定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方向 20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第一章 绪论
1.1研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教育市场的大门逐渐向全世界打开,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学子出国留学,使中国成为国际教育消费的大国,但仅仅只是一个消费大国,而并非输出强国,相比与西方发达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对日益国际化的中国教育来说,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作用日见凸现,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国际教育市场,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已成为整个国际贸易体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难题,研究这一命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国际形势,分析了当今国际和国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自己的想法。
1.2研究内容
本文先对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包括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跨境支付以及自然人流动四个部分。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做出简单比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和策略。
1.3研究方法
通过将相关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做出简单比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与教育强国国家做出简单比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合理有效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以增强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第二章 教育服务贸易概述
2.1服务贸易涵义
国际商品贸易是国际贸易最早的形式,也曾经是最主要和重要的形式。而服务贸易涵盖服务输出和服务输入,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组成了当今国际贸易的三大形式。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相关条款,服务贸易一共有以下四种供应模式:(1)跨界供应,指在全球范围内,一国的服务提供者从本国向另一国提供跨境非实体的服务;(2)境外消费,也称消费者移动,指某国公民在异国享受诸如文化教育、旅游考察、卫生医疗等服务;(3)商业存在,指某国的服务提供者在异国组建分公司、办事处等方式凭借商业实体来提供服务;(4)自然人移动,指某国的公民为了提供服务而离开本国,进入并短暂停留在异国。
2.2教育服务贸易涵义
教育服务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服务为主要对象的国际贸易新兴产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其中相关规定扩展到教育领域,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由各国的政府全额拨款补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只要有偿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均可以列入教育服务贸易的范围。
2001年12月,中国被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接纳为成员。从教育服务贸易的角度分析,这也意味着我国高等院校将凭借自身的教育竞争力打开一扇通向全球市场的大门,从此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由此得到真正融入全球,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机会;同时也将积极面对着世界各国尤其是拥有强大教育竞争力的发达国家进入我国市场争夺市场份额、挤压市场空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快速发展,争得一席之地。
第三章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现状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涵盖国际间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同样也有跨界供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的移动或存在等四种形式。以下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3.1跨界供应
跨界供应又称跨境交付,是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之一,所以有习惯将其称为“模式一”。
在教育服务领域,我国对跨界供应的态度保守,在这一领域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为了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我国暂不对跨界供应做出任何承诺。在网络大学、远程教育等方面更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我国典型的跨界供应是中国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孔子学院。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止2015年12月,中国已在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更是总数高达190万人。
3.2境外消费
境外消费又称消费者移动,是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之一,所以有习惯将其称为“模式二”。
近年来我国境外消费在规模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一方面,吸引的外方留学生来华就读的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接纳的长期留学外方人员总数更是达到37.7万人。另一方面,自2008年以来,我国出国归国留学人员数量显著增长,如图31所示,主要体现在:(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远赴海外留学深造的人数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的数据显示,包括四十二万名自费留学生在内,当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近四十六万。(2)学成归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2014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相较于2013年,增加1.13万人,增长了3.20%,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其中74.48%的留学人员选择成为海归,回国就业创业,寻求自身发展机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