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
(三)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1
二、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分析 5
三、模型与数据 6
(一)计量模型 6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 6
四、实证结果分析 8
(一)稳健性检验 8
(二)协整检验 8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解体,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汇率制度相应的产生了重大改变。由解体前的固定汇率制度慢慢的变为浮动汇率制度。在汇率制度变革的这段时间,随着外贸发展形势的变化,外贸发展态势逐渐放缓。两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自此,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便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
2.研究意义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总结出了到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大致规律。观点指出,本国货币的贬值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相反,本国货币的上涨被认为是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发展。在中国,“汇改”实施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极大关注。自1994年中国结束双轨制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定为1:8.72,到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6.3。但是,伴随着人民币一路升值的是中国出口量的不断增加,这与一般贸易理论相反,中国这一现象值得深入分析。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一步梳理,进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步探究汇率波动对外贸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学者专家对汇率与贸易两者间关系研究得出的相关理论及文献,并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汇率波动与出口贸易的关系。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两者方法研究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论文,找出汇率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不完全替代理论的出口需求模型,以此来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总额影响。使用ADF单位根检验,确保数据的单整性,并通过协整检验研究汇率波动与出口贸易的长期协整关系。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1.相关理论
在17世纪中叶,晚期重商主义为该时期主要贸易学说。该理论指出,在保证对外贸易顺差的前提下,只要有外贸收益,就可以投资获取收益。但是,由于当时各种因素的限制,该理论没有深入研究货币与贸易之间的关系。
18世纪中叶David Hume(1752)指出一国黄金会随着长期贸易顺差累,货币的贬值以及通货膨胀将会使得该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使得货币不断积累,这一意见的提出反驳了重商主义的观点。因当时的货币制度已经不能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反应,所以金本位制在20世纪30年代崩溃了。
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背景下,Joan Robinson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弹性分析法。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为:各国的收入等条件不变,无论资金流动情况如何,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都是无限大的。研究的核心问题为货币贬值给贸易收支和条件带来的影响。如一国存在贸易逆差,该国货币的贬值将导致出口价格下降,从而出口量上升,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但其局限为处于静态分析,没有考虑资本流动。
根据Marshall(1923)提出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Abalner(1944)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了马歇尔勒纳条件。在该理论条件下,一国存在贸易逆差,当地货币贬值改善贸易逆差的情形只发生在进出口弹性超过1时。假设条件是,仅将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影响纳入考虑;资本流动处于静止状态,贸易余额等于国际收支平衡,贸易商品的供给接近于完全弹性。
S.PMagee(1973)在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J曲线效应。该理论补充了弹性分析理论。其一般解释是,在当地货币贬值之后,外贸收支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还在恶化。当“时滞”时期过去时,货币贬值的价格导向作用将会增强。但是,当其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国国际贸易逆差会减少并向贸易顺差发展。
Hooper&Kohlhagen(1978)和Clark(1973)在改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假设完全竞争状况下,厂商风险偏好将会被汇率波动影响。如果每个国家的平均汇率不变,厂商的风险将会随着汇率波动增加而增加,出于风险厌恶的情况下,厂商会将生产目标降低,从而出口量将减少,价格会上涨。
George Hondrayiannis 等学者(2008)指出,在假设远期外汇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如果汇率波动是单向不利的,则对另一方有利。如果两者都具有相同的远期汇率预期,都将汇率的远期变动纳入考虑中,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汇率波动对交易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冲外汇风险在远期市场交易上是始终存在的,具有一定的交易成本。而且,现货市场的交易成本往往低于远期市场交易成本。所以,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只能以特定的成本来解决。考虑到交易成本,汇率波动与出口贸易量之间关系的显著程度被认为受远期外汇市场的影响,但两者的相互影响没有根本改变。总结来看,将远期外汇市场纳入考虑时,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还不能确定。基于此,学者将出口企业的态度纳入到研究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中来。考虑到这些因素,最初的理论研究认为主要出口商的市场仅限于海外市场,但实际上许多出口商可以在国内外销售。如果一家公司可以将出口视为一种选择,那么公司可以根据汇率的波动程度选择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与否。
2.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众多国内外学者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汇率的变动和货币政策上。不过,大部分的学者研究方向为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研究汇率与国际贸易二者间关系的学者较少。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学者从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影响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中国是否适用马歇尔勒纳条件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否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有效影响做出了研究。
1)国外文献综述
Frenkel&Wei(1993)对实际汇率与出口的长期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一方面,实际汇率却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对日本出口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其显著性随年份变化而变化。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