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利率敏感性缺口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以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为例的影响研究

2021-03-28 12:3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在利率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率波动的幅度不断增大,如何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采用对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两家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实证分析,通过对其近六年数据分析其利率敏感性比率及缺口率,探究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加强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有关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2
(二)国内文献有关综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2
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3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实证分析3
1.利率敏感性缺口3
2.利率敏感性比率5
3.缺口率6
4.利率敏感性分析优缺点7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两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8
(一)招商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利率敏感性的监督与管理8
(二)加快工商银行业务结构调整8
(三)解决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共同存在的“短借长贷”的现象8
五、结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为例
引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伴随着加入WTO世贸组织之后更加运行更加平稳,中国的金融市场也逐渐加入了利率市场化的模式中来。20世纪初,随着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步入正轨。但是从2004年至2017年初,随着多次的连续不断的利率调整,利率市场化蓬勃发展,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显然当前的治理方案、管理办法以及监管模式都是十分简单而有限的,低水平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有效的控制利率市场化正常发展。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成为我国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商业银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国的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理论为最早。由于发展中国家被金融抑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的抑制除了降低实际经济增长率外,还实质性的缩小了金融体系的规模。在经济运行中,实行在政府背景下的利率管制与信贷分配政策,会导致实际利率低,进而降低资金储蓄量,使市场中可支配资金供应不足,从而投资受到进一步的管制。因此对于受到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结合传统金融利率发展情况,他们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例如放松利率管制,发展扩大融资的工具及种类,放松汇率波动的限制等。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成为了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与强大支持。
而在国内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论著及观点深受我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20世纪末,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课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基于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不断进步,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主体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其影响力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定价起到了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有利有弊,如果过度刺激盲目推进,可能对整个市场经济起到反作用,从而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在不断促进利率市场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机制,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优势,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实践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20世纪以来,众多专家与学者对我国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成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风险识别、衡量、防范、监管的理论体系成为必要,然而理论依据固然重要,在实践中发展更为重要。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中双头并进,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问题。降低市场利率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有助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
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有关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
20世纪三十年代,麦考利提出了久期模型,但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利率相对平稳,因此久期模型没有得到推广。20世纪80年代初摩根公司将资产、负债按照不同的时间年限(短期和长期)进行划分,也就是发现了对利率敏感性缺口最新的度量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考夫曼对麦考利久期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凸度的概念。九十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假设变动利率环境来研究其对净收入的影响。由此,1993年,J.P.摩根银行提出了VaR模型,巴塞尔委员会建立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并于2004年颁布监管原则对利率风险监管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国内文献综述有关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
20世纪初,由于我国实施紧张的利率管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相对来说较小。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随之增大,因此面对现状,有关于利率风险及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加。温文(2014)通过研究,认为银行自身发展和制度完善、金融监管部门发挥作用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平稳健康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和影响因素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影响会降到最低。李翔(2014)通过对浦东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SWOT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风险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利率风险的利差就代表利润的增加和减少,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更好的营利,其根本就是如何控制利率风险。应才鸽(2015)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通过对我国17家商业银行的研究,总结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选择性风险、金融腐败风险五大风险。综上可以得出:由于我们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只局限于对利率风险管理表面和理论的分析,还缺少足够的实证分析,因此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增加研究方法,着重加强对利率市场化的实证分析与研究。
招商银行与工商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