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保险+期货并行模式下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农户视角(附件)【字数:9606】

2024-02-25 13: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迅速,但是这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却没有得到深入推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险+期货”这一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对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加快保险和期货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保险+期货”这一概念在我国是最近两年才被有所提及,所以业界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宽度并不广,大多文献的关注点集中在两者的连接机制和运作原理方面,而忽略了农户的实际情况和参保意愿,因此,本文将以农产品价格保险为例,以农户的视角为切入点,首先阐述该模式的相关理论,简要介绍“保险+期货”进行风险分散时的运作机理和优势特点。其次,整理该模式在我国试点的开展情况,分析得出在推进“保险+期货”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运用Logit模型进行相关性检测,分析影响我国农户参与“保险+期货”模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农户自身、政府支持和期货市场角度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外文献综述 3
(二)国内文献综述 4
(三)文献评述 4
三、“保险+期货”模式的概念界定 4
(一)运作原理 4
(二)“保险+期货”模式特点 5
1.定价创新 5
2.风险分散机制创新 5
3.参与主体创新 5
四、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5
(一)“保险+期货”模式的可行性 5
1.政府的支持 5
2.期货机构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5
(二)我国试点的开展情况 6
(三)“保险+期货”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6
1.农户财产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 6
2.农产品期货品种不足 7
3.保费资金存在缺口 7
五. 影响我国农户参与“保险+期货”模式的因素分析 7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7
(二)实证结果分析 8
(三)结论 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六.我国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9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9
(二)加强“保险+期货”模式的宣传工作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A 11
“保险+期货”模式下的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农户视角
金融151 曹乐桐
引言
Development issues
引言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农户投保积极性不高,保费补贴不足的难题,也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在2016年共同提出稳步发展“保险+期货”模式的战略要求,2017年,我国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度金融支持服务创新试点的通知》,其中就提到要将创新的重点聚焦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上。农业保险模式创新中就包含“保险+期货”模式,这是金融市场在支农创新中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在理论层面来看,由于“保险+期货”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关于该模式的相关学术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本文选择农户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特定化,能够减少工作的繁琐,使分析更加全面。通过对试点情况和问卷数据的分析为日后深入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上可行性建议。
从实践意义来看,首先,通过农产品保险进行保费补贴支持,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而且在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同时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其次,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导致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的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之并不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和滞后的国家补贴政策,导致承保公司往往入不敷出,极大挫伤了保险公司的担保热情,而与期货行业的合作有望冲破这一瓶颈。再次,“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可以让资金间接流入期货市场,提高市场容量,推动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农业保险开展时间较早,已具备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且拥有规模最大、最发达的期货市场。虽然美国没有明确提出“保险+期货”模式的概念,但已有很多保险公司会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通过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对我国深入开展“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工作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Mahul等(1999)学者认为,分散农产品价格风险必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综合管理能力,因为再保险市场无法有效的转移风险,而且其给政府带来的财政负担也很重。鉴于以上原因,美国农业部在2002年推行了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和牲畜收益保险。这两者都参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每日肉牛期货收市结算价作为预期目标价格以制定保费和进行期权定价,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已经推广到了37个州(大部分是饲养奶牛的),而目前已覆盖到48个州。
Glauber.JW(2004)提出,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不仅要对农户的保费进行补贴,也要补贴保险公司的保费,维持他们正常的营运支出,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这也为发展牲畜价格指数保险,深入研究农产品保险和期货市场的联动机制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
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在营运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Babcock,Bruce A等(2004)学者认为,首先,由于期货市场的存在,使得保障金额在保单销售截止期前就已经确定,这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其次,多数购买LRP保险的人主要为了满足其风险管理和投机需求,而后者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
尽管如此,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的优势依然明显。Dillon M.Feuz(2009)等学者对新泽西州奶牛饲养户分别利用现金、期货(权)和传统农业保险来规避价格风险的效果进行了数据统计,证明期货市场和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都具备基本相同的抵御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Ryan Milhollin等(2014)也认为这一保险的优势在于保单相对简单,农户易于接受,避免了商品交易所投资规模的限制。
(二)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保险 +期货”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期,这一模式该如何发展和普及,如何提高这一模式的运行效率,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我国学者的文献大多集中在模式介绍和推行难度的探究上。
关于“保险+期货”模式的介绍,张峭(2016),乔林生(2016),曲德辉(2016)等学者都曾做过相关的理论研究。他们认为该模式是保险公司根据期货市场相应的农产品交易标的所提供的近期结算价格,通过相应公式进行内部计算,最终确定理赔目标价格,并为农产品设计相应保单的一种价格保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