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状况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研究设计3
(一)研究假设3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
1.数据的选择3
2.因变量指标:资产收益率4
3.自变量指标: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4
4.控制变量4
(1)反映商业银行规模的指标4
(2)反映资本充足情况的指标4
(3)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4
(4)反映中间业务状况的指标4
(5)反映所得税状况的指标5
(三)建立研究模型5
四、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5
(一)描述性统计5
(二)回归分析6
1.平稳性检验6
2.协整性检验6
3.回归结果6
(三)模型检验和分析7
1.经济意义的检验7
2.统计检验7
(1)拟合优度7
(2)F检验7
(3)t检验7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7
(一)研究结论7
(二)建议8
1.对商业银行的建议8
(1)保持适当的流动性8
(2)建立流动性监控机制8
(3)构建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8
(4)建立内部的信息传导和沟通系统8<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r /> 2.对监管部门的建议8
致谢8
参考文献9
流动性状况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中介机构,与每人都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在国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特别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也是企业,首要目标和其他企业也相同,就是获取利润。但是银行独特的经营特点又要求了它不仅要注重效益性,而且还要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因而,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得好,必须要统筹兼顾这三者的关系,即在保持合理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商业银行需要遵守的准则。
商业银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而流动性状况则是银行偿债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不可避免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会对盈利能力有所影响。所以,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而且也便于为各商业银行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对学者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与盈利能力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在同等条件下,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本文以20112016年我国17家商业银行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实证检验二者的相关关系,以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帮助银行业及有关部门改善自身水平,制定更适合的发展战略,从而全面提升整体的盈利水平。
二、文献综述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其流动性状况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也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主要通过搜集不同的实证数据,建立不同的模型,对不同的银行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各学者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
Berger(1995)研究了美国银行业的状况,通过实证研究后指出,持有较多流动性资产的银行在融资市场上,特别是在信息不完全的融资市场上,会使自身预期的破产成本减少,从而增加银行的整体利润[19]。国内学者宋琴和郑振龙(2011)、刘信群和刘江涛(2013)的研究也涉及了银行资产流动性对绩效的影响,他们发现资产流动性对经营的绩效有正向影响[1],但后者同时又提出,流动性风险对绩效的影响程度是有限度的,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还是以存贷款业务为主,业务品种相较于其他银行业更为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较为传统和单一,表外业务和证券化业务的占比较小,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也不大,故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够明显[2]。李志楠和沈沛龙(2016)的研究显示,优质的流动性资产会放大银行的净流动性缺口比率,从而也就能够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3]。陈欣(2016)也通过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与其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但其也指出了,这种正相关的效果并不显著[4]。倪美蓉(2011)和游颖(2013)分别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和全国10家排名较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均得出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5][6]。还有的学者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探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中宋玉颖和刘志详(2013)重点研究了流动性风险与盈利水平的关系,最终认为流动性风险越小,盈利能力就越强[7]。刘志洋等(2015)和许勇(2015)认为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二者的共同作用会降低银行的偿付能力,也就会提升银行的违约风险,进而就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8][9]。李雪(201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不存在信用风险,那么流动性风险并不会显著影响其盈利能力;反之,如果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较高,那么流动性风险就会弱化其盈利能力,且影响较为明显[10]。
但是,亦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的观点。Goddard等(2004)就对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发现,对于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来说,流动性与盈利水平之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20]。而在国内的学者中,黄金秋等(2006)也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与其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且指出商业银行若是保留过多的现金资产,就会面临较大的机会成本,从而影响整体盈利性的提高[11]。张建肖(2009)运用实证分析对我国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的影响因素都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流动性状况同银行盈利能力负相关的结论[12]。巴曙松等(2012)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发现,为了满足流动性监管新规的要求,银行必须要选择投资那些盈利性更低、流动性更高的资产(比如债券等),并且减少持有那些盈利性更高、流动性更低的资产(比如贷款等),从而导致银行的息差下降,这种现象将会大大消弱银行的盈利能力[13]。从理论上看,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要想兼顾二者,似乎是个两难的问题。于博和张红楠(2017)以14家全国性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2015年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剖析了流动性水平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证实了确实存在负面冲击,并对比了两种性质的商业银行,发现流动性对国有银行的作用出现了相反的方向[14]。陆岷峰和汪祖刚(2015)扩大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了数据的数量,通过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对其中一项盈利指标产生了负效应,但是对另外的盈利指标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很难从中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1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