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发展前景浅析以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2 校园贷在校现状.............................................................................................................. 2
2.1 学生是否会选择校园贷及对校园贷的认知 3
2.2 影响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的因素 4
2.3 学生贷款的款项使用方向 5
3 校园贷存在的隐患 6
3.1 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不成熟,风险意识差 6
3.2 校园贷平台营运问题诸多 7
3.3 正规金融机构信用服务匮乏 8
3.4 高校与家庭对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 8
3.5 相关部门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不够 9
4 对校园贷未来发展的治理建议 10
4.1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10
4.2 校园贷平台应该加强自律,改善营运机制 10
4.3 高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11
4.4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与监督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6,一名河南在校大学生因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无力偿还从某校园借贷平台借用的无抵押信用贷款100000元,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该同学的这一跳将隐藏在社会上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彻底呈现在媒体及公众面前。同年6月,又有女大学生用裸照贷款,催款人称如果逾期无法按照合约还款,裸照就会被公之于众。2017年厦门女大学生在多个校园贷平台累计借款60万余元,到期仍有7万余元无法偿还,最终顶不住压力在一个宾馆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诸如此类的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度引发社会恐慌。那么被推上舆论的风尖浪口上的校园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校园贷是一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是特意面向在校大学生展开贷款业务的网络借贷平台。贷款门槛较低,大部分贷款平台不需要任何的担保,学生只需要提供一些最基础的信息,有时候甚至只要一张身份证或者是学生证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几千或者几万的贷款。大学生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本质上已经是无收入的社会人士。其旺盛的消费需求和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部分专业金融人士看到了市场,自招商银行在2002年开办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之后,各大银行争相效仿。由此问题来了,大学生收入有限,对自身的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又缺乏准确的认识,信用卡过度透支情况不断发生,于是在2009年的时候银监会就发布了相关规定,不允许银行向未成年的学生发放信用卡。但学生的消费热情、消费需求依旧旺盛,加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市场不断壮大,众多p2p网络借贷平台针对学生借贷的校园贷就应运而生发展势头迅猛,如趣分期、花呗、任分期,京东白条等。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消费贷款类、助学贷款类以及创业贷款类。校园贷主要以其低门槛、无担保、手续简单、线上交易只需动动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资金为噱头将大学的贷款欲望点燃。然而,在看似简单的背后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和许多陷阱。校园贷贷款利率较高除此之外还会收取众多额外费用,如滞纳金、服务费、违约金、催收费等,由于合约双方信息不对等,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全面了解到贷款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同时贷款催收方式简单粗暴,以威胁暴力常见。由于校园贷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相关全面的法律监管。所以发生了一起起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悲剧。2017年9月6号,教育部明确禁止网络贷款机构向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一刀切的治理固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存在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能从个方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整改,校园贷也极其可能成为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利的助手。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问卷调查对象,试图从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知和对校园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校园贷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从平台自身治理角度、高校正确引导角度、政府法律角度等提出自己的建议,是校园贷未来能够健康发展并对大学生在校生活,未来创业产生积极影响。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杨京橙、鲍夏悦(2017)指出“校园贷”在给大学生贷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的非理性判断、未建立信息传递平台、征信体制不完善等,导致“校园贷”乱象频出,而违规“校园贷”法律追欠的成本高、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对大学生贷款需求的忽视、学校监管不到位等,则进一步恶化了“校园贷”的环境的环境[1]。胥青(2017)认为,“校园贷”是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产品,它以便捷、快速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但它隐藏的风险也是很多大学生所预测不到,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同时,高校,家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由于国外放贷门槛相对较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校园贷”,所以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少[3]。艾佛里和特纳在《学生贷款:大学生借得太多吗?还是不够?》(2012)中认为,由于信贷限制最有可能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学生贷款可以减少同一代人之间的教育和收入不平等, 联邦学生贷款水平的提高也可能减少国家对公立学院和大学的支持下降所产生的供给限制,从而减少教育机会不足导致合议成就的程度[4]。总的来说国外的平台监管更加严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