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一带一路背景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控

2022-05-18 20:2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各国企业联系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国内企业跨国投资合作,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其制造业更是积极发展对外投资拓展市场,增加利润。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频繁及“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一系列风险和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挫或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为了保护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打造更为适宜的发展环境,需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考察,根据当前问题与风险制定合理的对策。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为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与重点。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与数据分析部分。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通过对政治,经济,法律,安全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控对策,健全我国制造业投资信息服务体系。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框架及方法 3
1.3.1研究框架 3
1.3.2研究方法 3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5
2.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式 5
2.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5
2.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 6
2.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及其他行业分布 7
3. 当前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9
3.1宏观环境风险 9
3.1.1全球经济波动及发展不平衡 9
3.1.2东道国社会文化环境冲突 9
3.1.3经济与法律政策风险 9
3.1.4对华态度风险 10
3.2中微观风险 10
3.2.1东道国市场风险 10
3.2.1企业经营风险 11
4.防范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12
4.1 国家层面 12
4.1.1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12
4.1.2制定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 12
4.1.3简化规范审批流程,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完善投资环境评估体系 12
4.1.4加强对外投资促进保障体系建设 13
4.2企业层面 13
4.2.1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系统 13
4.2.2提高企业融入与根植东道国的能力 14
4.2.3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深入文化交流 14
5.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20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对外直接投资指一国的投资者或企业,通过向境外企业输入资本、设备、技术及企业家才能等,来获得境外企业的实际利益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中国制造业随着改革开放也迅速发展起来,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制造业更是往前迈进一大步,“中国制造”开始享誉世界。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交流,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积极响应了我国大力倡导的 “走出去”思想。通过积极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为各国之间的对外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共同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事实证明,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带领下的确实现对外贸易往来的新高度。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全年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制造业占比15.6%,呈稳定发展状态。同时2018年我国再增加67个“一带一路”伙伴国,至2019年初,中国已同126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并签署合作文件170多份。贸易合作群体的不断扩大,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与合作交流活动提供了便捷。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坚持“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而在所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中, 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最为强劲。
制造业是我国较早开放且开放程度较大的产业,近年来“中国制造”产品也广受各国投资商青睐。2018年我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继2017年的降低后重回上升趋势,达到了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是2018年国家对外投资额增加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跨境并购、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对外投资结构优化和对外承包工程新签项目增加等多因素共同推进了我国直接对外投资增幅的回暖。在当下贸易保护之风日益盛行的背景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继续发展“中国制造”无疑是应对逆全球化的最佳方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姜亚鹏(2011)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定是从属于出口导向性外经贸政策的,我国当前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占比过重,而小微企业对外投资的机会偏少,相应政策不够完善,导致小微企业不敢轻易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投资占比过低。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政策以优化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比重,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贺正楚(2015)认为:过去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主要为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而现在这种优势逐渐被迅速发展的科技所替代消解。要继续维持制造业优势,就必须转换发展方式。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品牌信誉等问题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李辉 刘璐 高嘉璘(2018)认为:自于我国全方位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行开放经济型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我国的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我国应继续发展对外开放的经济体制,并大力提倡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的运作体系,进一步调整完善双向直接投资的市场服务体制,防范双向直接投资的风险。
邵燕敏 杨晓光(2018)认为: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出现流量负增长,预示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在发生着结构性改变。提出了进一步鼓励投资地区多元化,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对话和磋商以稳定双边直接投资,鼓励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政策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7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