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22-05-18 20:3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供应链金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争之地。但鉴于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的度量和防控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的相关内涵、理论以及分析了其成因及特征之后,通过对其主要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选出了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1家企业2015-2018年数据作为样本构建Logistic模型,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现金流、内控体制以及外管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防控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建议。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
1.3.1研究思路 2
1.3.2研究方法 2
1.4 创新与不足 2
2.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相关理论 3
2.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含义 3
2.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 3
2.1.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含义 3
2.1.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含义 3
2.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相关理论 3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2.2.2 贸易自偿性融资理论 3
2.2.3 委托代理理论 3
2.3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成因 4
2.3.1供应链金融引入存在盲目性 5
2.3.2供应链金融中存在委托代理冲突 5
2.3.3供应链的稳定性弱 5
2.4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征 5
2.4.1信用风险主体的多元性 5
2.4.2信用风险来源的复杂性 5
2.4.3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传递性 6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及信用风险现状分析 7
3.1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 7
3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1 应收账款模式及其特点 7
3.1.2 存货融资模式及其特点 7
3.1.3 预付账款模式及其特点 8
3.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8
3.2.1 商业银行信用风控意识淡薄 8
3.2.2 风控技术存在缺陷 8
3.2.3 内控制度不完善 9
4.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10
4.1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10
4.1.1 Logistic 模型选取 10
4.1.2 指标体系建立 10
4.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1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11
4.2.1 主成分分析 11
4.2.2 Logistic 回归分析 13
4.2.3 Logistic模型的检验 14
4.3 小结 14
5.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15
5.1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现金流控制方法 15
5.1.1严格审查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 15
5.1.2创新金融产品的组合 15
5.2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内控体制 15
5.2.1完善风险内控体系 15
5.2.2完善风险转移技术 15
5.3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外管体制 15
5.3.1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功能 15
5.3.2选择恰当的授信企业 16
5.3.3建立并完善企业征信系统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最早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至今大部分商业银行也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然而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财务报表标准化,公司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兼并和收购等频繁变更,这使得银行难以建立起一个综合全面、科学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因此银行对于其所提供的各类产品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显的更为关键和迫切。
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发展比较成熟,所以本文选取了从2015至201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1家汽车相关企业的数据,基于Logistic模型对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在合理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蓬勃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国外就开始了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因此目前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以及相当成熟。Allen N Berger(2004)等人,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并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但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Michael Lamoureux(2008)指出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并首次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West(1985)证明了 Logistic 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测量信用风险。除外,陆续被证明的模型还有KMV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等,它们都可以不同程度的用来测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1.2.2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国外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要落后一些,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熊熊、马佳(2009)等,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构建Logistic模型,最后得出一种基于主体评级和债务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主观评分方式的局限性。龚坚(2011)指出应该以开放视角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进行全面的研究。陈云(2016)认为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转移风险,并指出可以通过制定一套事后应急体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王岚(2018)以汽车行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构建了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为提高信用分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7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