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经济发展对其人均寿命的影响经济与管理

2023-01-01 19: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居民的人均寿命相对较长。从近年来的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也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长。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软件SPSS25,从理论和实际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人均寿命的影响关系原理,并根据结论提供一些政策建议,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
目录
第1章 引言 6
1.1. 研究背景 6
1.2. 研究方法 6
1.3. 研究目的 6
第2章 经济发展与人均寿命之间的关系原理 8
2.1. 经济增长状况与人均寿命关系 9
2.2. 医疗卫生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关系 10
2.3. 教育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关系 12
第3章 江苏省具体相关数据处理分析 14
3.1. 江苏省人均寿命发展现状 14
3.2. 构建模型 14
3.2.1. 因素相关分析 15
3.2.2. 回归分析 16
3.2.3. 检验 16
3.2.4. 解决多重共线性 17
3.2.5. 结论 18
第4章 政策建议 20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引言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近20年来,随着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服务卫生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生婴儿死亡率的下降,老年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最大变动。在此背景下,充分了解认识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人均寿命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在政府制定关于人口、退休、养老制度体系等政策提供参考和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对以往发表的文献进行研究,查阅国内外人口年龄理论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分析鉴别,进而全面的叙述和研究。
实证研究法:
通过对他人文献论文阅读,综合了他人的有关研究,建立模型与相关条件假设,以江苏省为例,将研究范围缩小,限制变量个数从而得出结论。从而可以在后续研究中将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研究问题深化,完善结论。
数据分析:
依据江苏省官方公布统计数据,从而建立数学模型,以此进行计算分析。如上所述,研究区域经济中经济发展对人均寿命的影响,而经济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所以对个别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如GDP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卫生投入、教育经费投入。
研究目的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低下,在世界排名十分落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严格执行多年,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这造成人口的真空期,并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衡,降低人口质量等不良影响。生育政策仅是阶段性的政策措施,但是经济发展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是永恒的话题,生育政策应支配于经济发展。几个世纪以来人口死亡率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水平的改善而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新生婴儿出生率提升并且可以很好的预测到在有未来不断的上升趋势,这种情况或导致全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政府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社会人口平均的福利水平,因而影响人均寿命提高。
人均年龄的提高反映了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均寿命提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现实情况看,有相当众多的原因影响着人均寿命的提高,本文选取了几个方面,即主要从江苏经济增长状况、江苏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江苏省教育水平和消费水平四个方面来研究考察。
本文研究试基础于基本经济学的原理和江苏全省近10年来的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数据,即从理论与实际两个角度对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对其人均寿命的影响展开论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借此来为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做出一点理论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经验。
经济发展与人均寿命之间的关系原理
经济发展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普通居民的福利的增长过程。经济发展的概念不仅是财富在“量”的增加和扩张,还是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简单说,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的创新变化过程。
首先看经济发展的定义,其是指国家(或地区)一般居住者的福利增长过程。经济发展的概念,一方面从“量”的角度来表现,即增加人民物质财富、货币财富,另一方面也从“质”的角度来衡量,如人民总体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在所有不同方面社会的总体进步和全面发发展。
人均寿命,即人口平均寿命,或者说是人口平均年龄(指死亡者的平均年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的人均寿命都会比较高。
建国初期50年代,中国的平均年龄仅仅是40岁。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与身体基本素质有了很大的飞跃。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届时中国的人均寿命是74.8岁。这个结果与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结果相比,增加了三岁,并且还在保持着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会有更大的突破。即便如此,就目前状况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期情况相比,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排名十分靠后,接近100位,可见我国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比较的话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表明中国在提高人口平均寿命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可以很好的从人均寿命的这个指标反映出,同时也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均寿命的因素十分复杂。从客观方面来讲,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不同时期等,人均寿命的长短都会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在主观方面,如个人的身体综合素质、父母遗传基因、家庭生活条件等差异,也会影响人口平均年龄。
近年来,江苏省人均寿命不断增长。统计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去世平均寿命为79.25岁,比上年(79.19岁)略有提高。江苏居民的人均寿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上海、北京、天津、浙江之后,居全国第五位。
经济发展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为便于理论分析和量化,选取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分析。
经济增长状况与人均寿命关系
经济增长,从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看,一方面它可以指在经济总产量的增长,同时也可以作为人均产量的增长的指示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的高低可以用经济增长率这个指标来衡量,这个指标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并且一般采用的是实际GDP增长,即以一个基期的价格来计算,以下的数据计算分析采用的就是实际增长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7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