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1引言1
2内部控制理论概述2
2.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2
2.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2
3 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分析3
3.1 锦豪国际大酒店概况3
3.2 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调查4
3.3 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5
4 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8
4.1 采购业务内控环境薄弱 8
4.2 对采购业务的风险意识浅薄,缺乏适当的评估体系9
4.3 釆购控制活动不够完善9
4.4 采购环节信息与沟通不畅 10
4.5 釆购环节的监督管理不足 10
5 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11
5.1 优化酒店采购控制环境11
5.2 强化酒店的釆购风险评估意识12
5.3 提高酒店采购业务的控制活动水平13
5.4 完善酒店釆购的信息与沟通15
5.5 加强酒店对采购业务的监督力度15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附录A 锦豪国际大酒店采购内部控制调查问卷20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第三大产业正在兴起。要想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推动其中的酒店业的进步。而当前有关人员对于酒店的经营管理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化,相应的体系也在不断健全。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国内娱乐行业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断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类似于农家乐等新的品牌逐渐出现,使得酒店需要承担的外界压力有大程度的提升。国内又推行了八项规定,明文限制了对于公费的不必要消耗行为发生,对酒店业的影响极大,使酒店业的消费承受了极大的打击。很多酒店陷入了成本高、收入少的泥沼,收入增长更是呈现近年最低值的死胡同。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并不是经营不好,而是酒店的管理出现了漏洞,从而影响了酒店的利润。所以,加强对酒店的管理已迫在眉睫。
从管理入手,完善酒店行业的内部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其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关键,同时这也是提高酒店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酒店管理水平的体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酒店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有效和实用的捷径。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与此同时,其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路,管理者需要就其现行的控制体系进行调整,充分发挥酒店未来发展的能力,从而使得其整体的采购成本水平有所降低。这些举措可以用来解决经营中的高成本问题,所以酒店必须加强对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的重视,研究和探索酒店在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这对于酒店日后的进一步发展而言,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要想适应当前的市场水平,其对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则有必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对应的采购行为进行也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1]。2013年,我国出台了COSO政策,这使得公司需要承担的压力大大减小,对于自身控制体系的调整也有较大的空间。这项全新的框架体系能够在采购业务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帮助酒店优化采购的内部控制,提高采购环节内控的有效性。其次能够扩展业务目标和报告目标,尤其是业务目标。同时,COSO结构的有关含义也充分涉及了原则导向的相关问题。这对于酒店管理而言,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观念,其需要公司综合分析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进步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了公司的实际状况,因此能够发挥出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以及时效性[2]。综上所述,COSO这一政策的实施对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管理者应充分结合这一政策的要求对相应的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2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内部控制逐渐显现并完善。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五个阶段[3]。早在1992年的9月份,为了进一步完善各大公司的管理体系,COSO向外界推出了《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COSO报告)[4]。该报告确定了组成内部控制体系的所有必要因素,其主要分为如下五类[5]:
a)控制环境。它主要包括:职员的工作能力;职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董事会和委员会提供的关心和辅导;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获得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方法:实施和人力资源政策等。
b)风险评估。由于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承担较多方面的风险,因此管理者对这一因素的准确判断十分重要。其不仅包括对内部因素的风险判断,同时也涵盖了对外界影响的评估,总体可分为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的分析两个方面的工作[6]。前者包括对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检查和识别;后者要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等。
c)控制行为。控制活动是一种必要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措施,它往往做用于企业确认风险时,用以确保企业的目标得到实现。主要的内容包括:对实物的控制、职务和责任相分离、取得的业务成果评价、对有关信息展开必要处理等。
d)信息与交流。这一因素强调有关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之间有必要展开合适的交流并交换信息,这样可以便于管理层和职工行使他们的职责。此信息包含了外部和内部的信息。它大致包括:使用适当的货币价值计量;确认有效的经济运行记录;在财务报告中适当的揭露。同时,沟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大致包括:财务报告手册、政策手册、参考书、管理方面的例子以及口头交流[7]。
e)监控。公司的日常运作可能存在较多方面的不完善之处,其中许多体系的运作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公司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应安排相应部门监控公司的计划执行状况。这一过程主要涵盖的活动有:日常管理和监督;监测与外部团体的信息交流;内部的审计。公司可以通过连续监测活动和独立评估来进行监控,也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而在2004年,有关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逐渐丰富也有所深入,其理论的基础已经逐渐扩展为了上述五要素以及风险管理八要素。笔者的文章正是基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来进行分析的。
2.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客观条件,对内部控制体系展开的剖析工作发展相对较晚,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司管理者都没有对这些活动投入过多精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要想提升公司内部的运作效率,构建合理的控制体系十分重要[8],在此基础上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颁布,要求企业从外部对内控制度进行规范。从1986年首次出现内部控制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到1999年第一次要求体现内部控制的新《会计法》,再到2006年首次对企业提出内控要求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国的内部控制从不受重视过渡到受到的重视与日俱增花费了漫长的时间。而2008年的规范了我国企业内控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的配套指引,都标示了我国内部控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9]。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报告,同时还要求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而对于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则是鼓励执行。配套指引则起到了对企业内控进行指导的作用。因为锦豪国际大酒店位于国内,所以本文对于该酒店内部控制的研究都是基于中国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2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