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1 引言 1
2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发展历程 1
3 2014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修订背景 3
4 新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变化内容 4
4.1 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的变化 4
4.2 初始计量的变化 6
4.3 后续计量的变化 7
4.4 披露的变化 10
5 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应用展望 10
5.1 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影响 10
5.2 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不足和建议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投资活动是企业的三大基本经济活动之一,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股权投资作为投资活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企业或者个人,基于自身利益看准某个企业之后,通过例如直接花钱在市场上购买这个企业的股票或者直接用资产投入到这个企业等方法,取得这个企业的股权,成为股东,可以享受分红等等权益的行为。股权活动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按照时间可以分成长期和短期。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通过取得被投资单位股份对其实施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通常所说的股权投资大多指的是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闲散资金利用率、促进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节约资源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
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开放,企业的投资活动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要求越来越高,2006年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虽然与之前的核算制度相比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但在会计核算上还是存在局限性。财政部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现阶段的基本发展情况,同时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修订变化,于2014年3月发布了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本文主要就新旧准则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准则的实施影响做了相应的展望。
2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发展历程
在1992年以前,我国的企业会计采用的是分行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会计科目也非常简单。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核算直接通过“长期投资”账户,按投资时实际支付的金额或确定的财产价值记账。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投资额,贷方登记投资收同额,长期投资每年按规定获得的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从被投资企业收回投资时,要按原投资数冲减“长期投资”账户,当收回投资大于原投资额,其多余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当收同的投资小于原投资额时,其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1992年开始,我国改革经济体制的步伐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市场化逐步完善,证券市场稳健有序发展,全国企业掀起了经营机制转换、股份制经济的热潮。在这样欣欣向荣的经济环境下,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于五月份推出《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且紧随其后先后颁布《外国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制度的颁布,完美的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这一原理,转变了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会计制度,建立了一个可以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相互匹配的会计规范。
在《股份制试点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下,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选择奔赴证券交易发展更加成熟的香港挂牌上市,自然而然,原来的制度不能完全满足这些企业的要求,于是财政部在1992年11月颁布了《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次年4月份颁布了《关于香港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执行何种会计制度等问题的通知》、《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会计报表有关项目调整意见》,发布了关于股份制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相关补充规定,有效的拉近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距离。
1998年包括《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内的一整套涉及到到各具体方面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颁布,改善了之前在具体准则、指引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的局面,使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对于各个具体的方面的核算不只可以参考会计准则,更能参照到具体的相关准则,更加具有针对性。就拿长期股权投资举例,投资准则的出现规范统一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改善了原来因为各个企业用的方法不同而呈现的没有秩序的现象。
2006年,为了帮助我国经济实现又快又稳的走出去,财政部整理修正了以前的会计准则制度,于当年年末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与之相关的各项具体准则,更加注重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会计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完成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经济发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006年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了在规范企业相关经济行为上的局限性,财政部在2012年开始着手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经历了两年的修订工作后,于2014年3月颁布了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
从长期股权投资规范的演变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程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期股权投资相关规范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内容不断丰富具体,一步一步进化发展而来的。
具体演变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1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规范演变
制度名称 生效日期 适用范围 现状
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1992.01 股份制试点企业 失效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1992.07 外商投资企业 失效
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 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 1992.11 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失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993.07 境内的所有企业 有效
关于香港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 执行何种会计制度等问题的通知 1993.04 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失效
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 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调整意见 1993.04 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失效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1999.01 上市公司 失效
企业会计制度 2001.01 境内的企业 有效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2001.01 上市公司 失效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07.01 境内的企业 失效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2007.01 境内的企业 有效
投资方把能够和其他投资企业一起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作为自己的合营企业。新准则中规定投资企业应当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的有关内容来判断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是否达到共同控制。按照合营安排准则的规定,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准则所称相关活动,是指对某项安排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融资活动等[3]。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应当首先判断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是否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2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