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_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2019-12-30 20:2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__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20191230195540]
农村商业银行是依据中国发展情况产生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主要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而成立。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的风险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农村商业银行是新兴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度尚不完善,且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各方面研究表明,农村商业银行在政府的支持才能发展的今天,其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本文就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入手,分析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贷业务,管理机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界定 1
2.1风险的概念 1
2.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1
2.3 风险管理的内涵 4
2.4 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 6
2.5 风险管理的意义 6
3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3.1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6
3.2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7
4 解决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10
4.1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10
4.2 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10
4.3 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11
4.4 完善内部核查机制和奖惩制度 11
4.5 完善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 11
4.6 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方法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基层的金融合作组织,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了50 年的发展壮大,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服务中发挥了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在逐渐扩大。
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分析,衡量风险的大小,控制风险等步骤,在银行收益一定的条件下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风险管理的优势在于由内而外的化解金融风险,使银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高风险的银行业,其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以及效果如何对其经营成果好坏尤为重要。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现阶段不断加剧的金融风险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掌握妥善管理风险的技能,增强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规范金融秩序,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改革的进展,一些风险逐渐露出水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商银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实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央下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具有指导作用,故而本论文所论述的风险管理为全面风险管理。
2 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界定
2.1 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一个常用而宽泛的词汇,频繁出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目前理论界把其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可能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就是风险。简单来说,所谓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2.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对象,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之前,深刻的理解面临的风险状况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周期性下降阶段同时国家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均在不断的加剧。总的来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2.2.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债务人或金融产品拥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信用中介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从来都是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非常严峻,主要表现特征如下:首先,信用贷款的集中度太高,中长期贷款比重一直在加大,信贷资金投向极为集中。例如2009年,为应对国际上的次贷危机,防止其波及中国经济,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09年新增信贷资金10. 5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为7. 14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成,在行业上,主要投向了铁路、公路和机场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构造的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在地域上,投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多。而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的情况没有缓解的话,一但行业或地区出现周期性衰退就将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无法收回,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在理论上已进入爆发周期。国内外经验表明,信用风险具有“357”的周期规律,即贷款集中投放后三年风险会有所显现,而五年后风险会集中爆发,再过两年就会形成损失。从2009年信贷大投放以来,根据“357”的信贷质量变化经验,2012年已开始进入风险暴露期,2014年将会进一步显现。在2012年10月下旬银监会召开的第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指出“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已经开始暴露”。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期,正好与整体经济下行期相叠加,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创下近19年以来最低增幅,银行的经营和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概率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最后,我国银行业存款与贷款期限搭配严重不协调。因为中长期贷款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所以存贷款期限不仅可以作为反映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指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反映信用风险的指标。从理想的状态考虑,短期贷款应与短期存款匹配,而中长期贷款应与长期存款匹配,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趋势明显,中长期贷款占定期存款的比例己由2003年的69%上升到99%。从风险角度看,存款活期化,贷款长期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给商业银行运营带来潜在风险[1]。
2.2.2 市场风险
在我国,银行被禁止投资股票、期货等金融领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汇率管理制度的逐步废除,市场化利率、汇率制度的逐渐形成,商业银行的利率自主权不断扩大,将来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中应该就有利率和汇率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存款相对稳定,支付能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利率的上下空间已经打破 ,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完成近70%,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性不断加大,而随着利率波动性上升,必然导致银行业内的竞争加剧,从而使得资金流动更加频繁,存款稳定性大幅度下降,更何况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这些问题都是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出的严峻考验[2]。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用短期负债(客户存款)支持长期资产(商业贷款)的情况,资产与负债间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主要依靠政府支持,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单一,急需多方向发展,银行短时间内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有限,同时又缺乏对利率风险的保值工具和手段,单纯的风险对冲并不能解决利率风险。因此,在利率波动加大后,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利率风险;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总体上人民币已大幅升值。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正在从单一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向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会使汇率波动的范围增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也会因此而加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