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研究

2019-12-30 20: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研究[20191230195454]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应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对相关的会计政策进行整改修正,以此来不断地完善会计制度,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经济环境。所以在2000年12月29日,我国财政部正式的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且又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知识理论进行介绍,重点研究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计量标准以及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变化,最后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减值损失,新旧会计准则对比分析,计提资产减值影响,问题及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资产减值概述 1
2.1 资产减值的含义 1
2.2 资产减值的确认 1
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
3.1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概念 3
3.2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3
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3
5 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对比分析4
5.1 资产组与总部资产的引入4
5.2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引入 4
5.3 规定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不能转回5
5.4 运用到了资产可收回金额以及现金流量的现值 5
5.5 增加了7项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5
5.6 明确了商誉的减值 5
5.7 披露更加详细规范 6
6 企业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对其的影响 6
6.1 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降低利润 6
6.2 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利润 7
6.3 转回减值准备,增加利润,美化账面 7
7 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8
7.1 问题 8
7.2 对于新会计准则建议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如今企业面临的会计环境日新月异,因为伴随着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企业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一定的会计风险,在2000年12月29日,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 制度》,在《企业会计 制度》中对一些相关的概念政策等做了一定的修订调整,比如把资产的概念进行调整,把资产减值准备的项目由最开始的四项增加到八项,这八项分别为: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比如股票、债券等; 2、坏帐准备比如其他应收款 和应收帐款; 3、存货跌价准备 比如原材料 、存货、半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比如长期股权投资 ; 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比如商标权、专利权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比如机器设备的计提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8、委托贷款减值准备[1]。
该《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会计原则中的谨慎性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工作环境遇到存在不确定因素的状况下做出会计职业判断时,要全面评估环境中所存在的众多风险与损失的可能性,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性,不高估资产也不要低估负债,用来保证可靠性与真实性,所以说《企业会计 制度》的好处优点是规范了提取资产减值准备途径。在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又颁布了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6项具体准则构成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中重点的依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所以如何处理好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应该重视的会计问题,本文重点研究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对比分析、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2 资产减值概述
2.1 资产减值的含义
什么是资产减值?在会计中对此是这样解释定义的:资产减值又可以叫做资产减损,其可以运用价值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企业资产的使用方式、市场外部的影响或资产运用范围发生改变从而对资产造成众多不利影响,导致其资产以后可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低于资产现在的账面价值。
2.2 资产减值的确认
平常所说的资产价值的二次确认实际上指的就是资产减值的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和将买卖成本看作为记账依据的初始确认不同,因为其抛弃了仅仅对确实发生的交易进行确认的习惯,只要发生某项资产价值的减少的情况,那么就一定是该项资产发生的减值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而且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决策具有相关性,那么就该确认资产价值的减损,因此资产减值会计认为要在资产的持有过程进行资产价值的确认计量。所以其能够更多的立足于现在并且放眼未来,而不再仅仅限制在过去。即使没有交易发生,只要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造成资产价值的减少,并且下降的资产价值可以相对可靠地计量,那么就应该及时的确认。所以,资产减值它的确认基础不是交易,而应该是事项。资产减值确认标准有如下三种情况:
2.2.1 永久性标准
永久性标准指的是资产减值损失不是暂时的而是永久的才能够确认。永久性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它评价也是不一样的,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永久性标准可以防止确认暂时性减值损失,也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对于如何区分永久性与暂时性标准的方法与观点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会使有的企业以此为借口故意的拖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2]。
2.2.2 可能性标准
可能性标准是指如果资产可能发生减值,那么就要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资产进行减值损失的确认。如何判断减值损失,在可能性标准中,只要未来预计的现金流量之和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就要对减值资产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计量确认,如果预计的现金流量之和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资产就没有发生减值,相应的就不需要计量。对于可能性标准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可能性标准的计量与确认基础不同,其计量基础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其确认基础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和进行计量的,这样就会造成有的资产减值损失无法进行确认,产生资产高估。美国与日本在一些地方会采用可能性标准。
2.2.3 经济性标准
我国选取采用的标准就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一旦发生减值的情况,那么就应当进行确认计量。经济性标准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以及可定义性,相关性指的是经济性标准可以提供有关的信息,可靠性与可计量性指的是未来可收回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可以可靠地计量,可定义性指的是“资产”可定义性。并且经济性标准不像可能性标准那样计量与确认基础不同,其计量与确认的基础相同[3]。
对于以上的三种标准,永久性标准会造成有的企业以此为借口故意的拖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可能性标准又因为计量与确认基础不同,所以会造成资产减值损失无法进行确认由此高估资产,而经济性标准相对于前两种,其能够减少在确认资产减值的人为主观因素,并且经济性标准确认与计量基础相同,克服了可能性标准的不足。所以说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
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1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概念
资产可收回金额指的是估计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与现在资产的公允价值除去相关资产处理费用后的净额二者之间的较高者。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那么就不必要计提减值损失的金额,如果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就说明资产存在减值的迹象的可能,企业就应该做好相应的会计准备,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