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分析师;盈余预测;预测误差;盈余管理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4
2.1理论基础 4
2.1.1有效市场假说 4
2.1.2信息不对称理论 4
2.1.3 行为金融学理论 5
2.2 文献回顾 6
2.2.1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相关文献 6
2.2.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7
2.2.3 分析师盈利预测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8
第三章 研究假设 9
第四章 变量定义以及模型选取 11
4.1 变量选取 11
4.1.1 被解释变量 11
4.1.2 解释变量 11
4.1.3 控制变量 11
4.2 模型建立 12
4.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模型建立 12
4.2.3 分析师盈利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模型建立 13
第五章 实证研究 14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14
5.2 数据分析 14
5.2.1 盈余管理模型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14
5.2.2 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影响回归分析 16
第六章 实证结论及建议 21
6.1实证结论 21
6.2评价与建议 21
第七章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对资本市场盈利预测的研究最早出现于Ball和Brown对会计盈余和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会计盈余会影响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签订、利益分配以及信息流动。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虽然公司管理层也会对外发布财务报告、披露公司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都是历史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历史信息对他们作用不是很大,他们需要的是公司未来的盈余情况与发展状况,仅凭管理层发布的消息还不足以确定投资的方向。而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上的财务分析师队伍也渐渐壮大起来,并且更加专业化,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财务分析师对未来盈余水平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下弥补了上面问题,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分析师通过搜集到的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这部分公开信息以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私人信息做出的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盈余预测,投资者与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则使用分析师所提供的盈余预测信息进行投资参考。而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尽可能去迎合分析师的预测,使两者之间误差程度变小。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比较晚,市场的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相比于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财务分析师的行业发展也还不够成熟。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分析师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的重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行为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关注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对于管理者来说,更加关注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否会对公司利益带来变化。
目前,国内各界对于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方面问题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相对于国外来说,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少的,对于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也不多。因此进一步完善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这一机制以及提高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水平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1.1.2研究意义
对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与公司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基于理论意义,盈余管理的研究虽然在近二十多年来取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企业对盈余进行管理的出现时间还比较短,尤其是在国内,研究刚刚起步且不深入,国内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行为的研究也还比较少,本文从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关注程度对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做出相应研究,相信本文的研究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并且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以为后来研究者做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不够完善,以及市场机制不够成熟,投资者难以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并且获取信息的成本也比较高,而分析师作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沟通的桥梁,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弱化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对于证券分析师行业提供的服务质量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也越来越能够代表市场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的盈余预测,因此反过来讲,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受到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质量好坏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一课题意义相当大。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其中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来求,即可操纵利润与上年度公司总资产比值就是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而可操作利润是根据公司应计利润总额与所求出的不可操纵利润之差得出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司管理层是否会迎合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而进行盈余管理,并且是否会因为分析师关注程度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也会因为公司的规模大小、行业性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的不同而不同。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主要是对文献的分析研究、逻辑的演绎及推理等。对文献的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文献回顾部分,通过别人已得出结论来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最后得出新的结论。逻辑的演绎及推理则是在对盈余管理进行衡量模型选取的时候,采用充足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了盈余管理的不同衡量方式,最后选择了修正的琼斯模型来求盈余管理程度。而实证部分,则是通过逻辑演绎及推理得到了7个假设,然后一步一步分析出各变量的影响程度,以spss等计量软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2.1理论基础
2.1.1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Fama深化并提出的。他在《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中系统提出并对有效市场作出了正式的定义:“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就要看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是否能够完全反应出所有有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是否都等于它的价值。”有效市场被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以及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中,也是最低的有效市场,在这一市场中,所有的历史信息与资料都包含在证券价格中,因此投资者无法依靠所获得的历史信息去设计投资策略,因此也难以获得超额收益,不过虽然投资者与内幕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但是仍有部分人可以通过私人媒介获取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获取超额利益。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