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023-01-02 11: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20200112193623]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家族式经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关于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
1.2.1国外研究动态 1
1.2.2国内研究动态 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4
2.1中小企业 4
2.2内部控制 5
2.2.1内部控制定义 5
2.2.2内部控制目标 5
2.2.3内部控制要素 5
2.2.4内部控制原则 6
2.2.5内部控制方法 7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 8
3.1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现状 8
3.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8
3.3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第四章 中小企业建立有效内部控制的对策 12
4.1强化企业经营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12
4.2企业经营者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12
4.3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 12
4.4注重相关经营治理方法的引入 13
4.5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13
第五章 X公司案例分析 14
5.1 X公司概况 14
5.2 X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5.3 X公司采取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措施 15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7
6.1结论 17
6.2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得到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非常重要力量,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明显。据相关资料统计获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其所占比例已达99%,而且,中小企业在产值、销售份额等方面的贡献比例已超过65%,在税收方面中小企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况且,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进一步为解决民生就业、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局面愈复杂,其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很多企业面临破产。据普华永道相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发展周期仅为2.5年,分析其原因,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效是其破产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已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瓶颈”。研究以及寻找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发展对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21世纪初,安然公司破产,人们在震惊之余研究它破产原因,发现它破产原因之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虚设和缺失。安然破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内部控制改善的亟迫性。各国学者纷纷投入对集团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可是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却涉及甚微,中小企业在规模、特点上与集团企业有着显著的区别,企业管理者不能照搬照抄。为此,本论文决定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为选题,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1.2关于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发展较早,总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在这份文件中美国会计师协会首次正式运用“内部控制”。1992 年,美国颁布了COSO 报告,该报告在当时对全球经济引起巨大反响,它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形成。至此,国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Hermanson(2002)调查研究显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制定和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而且报告研究得出企业内部控制状态和内部控制结果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呈现正向关系。
James Roth, Donald Espersen ( 2004)提出从财务报告角度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的评价模型,通过评价分析比较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风险等与 COSO 报告中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企业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Abbott L J、Parker S、Peters G F(2007)、Doyle J、Ge W、McVay S(2007)研究认为,企业如果设立较全面完善的治理管理机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上出现问题和不足的现象则愈少。
DrewJ.Lcone ( 2007) 通过研究在年度报表中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重要组织变化情况、内部控制系统的关注力度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性都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Piotroski 和 Srinivasan(2008)提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大型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远远没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大,指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过高。
1.2.2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发展则较晚,而且存在很多不足。财政部在198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一次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准确定义。由于不同研究学者所处立场角度不同,因此其研究结论因人而异。
朱荣恩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从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内控理论研究和实务指导以及促进管理与法规双管齐下等方面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并且结合美国的二因素法、结构三分法和COSO报告提出了符合当时具体国情现状的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
张晓芳(2010)从内部控制规范定义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采用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价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各个因素价值联系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
刘芃(2011)、姜珺(2011)通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控制的现状,得出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对策。
张春虹(2011)认为企业应增强会计监督机制建设,以此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调动企业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苗建敏(2003)从代理权的角度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分析,由民营企业家族经营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项控制制度: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实物保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