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会计盈余的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营改增”概念界定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现状2
(一)“营改增”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
1.“营改增”概念及其内涵 2
2.“营改增”的理论基础3
(二)“营改增”的经济影响研究现状3
三、“营改增”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影响研究4
(一)交通运输行业经济现状分析4
(二)“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个案例分析6
(三)“营改增”一般纳税个案例分析 7
四、结论9(一)“营改增”对行业的影响9
(二)企业应对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营改增”对会计盈余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一系列税收改革政策的颁布,我国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减税通道,开始进行我国的结构性税改,为优化税制结构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推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旧的以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已不适用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同时我国又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国家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对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助力。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改革拉开序幕。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北京或9月启动。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自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随着绝大部分行业营改增的完成,营改增对于企业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目前对营改增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理论分析以及对于会计处理方法转变的研究已经进行的比较透彻。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最近进行营改增改革的行业,电信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中的特路运输行业的利润变化分析以及对形成的“税收洼地”进行分析,研究营改增对企业会计盈余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目前各行业主要应对措施的总结,尝试为营改增改革行业提供建议。
二、“营改增”概念界定及其经济影响的研究现状
(一)“营改增”概念介绍及理论基础
1.“营改增”的概念及内涵
营业税是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营业税实行普遍征收,计税依据为全部营业额,只要纳税人发生了营业行为,就对每个流转环节全额征税。虽然一般来讲,营业税的税率较低,但其税负却容易向下游转嫁。商品在每一个流通环节都要按照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税上加税,从而导致了营业税应税行业的重复征税和税负过重的情况,这也是营业税最不合理之处。所谓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就是将原先应该征收营业税的部分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对其征收增值税。本次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完善和延伸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以及建立货物和劳务领域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等。
截至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行业己扩大到“2+7”模式,邮政业包括函件、包裹等邮件寄递以及邮票发行、报刊发行和邮政汇兑等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兵平常信函、机要通信、盲人读物和革命烈士遗物的寄递等邮政特殊服务和邮册等邮品销售、邮政代理等其他邮政服务;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七个现代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七类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设计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等)、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和广播影视服务。适用税率方面,一般纳税人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适用11%的税率,七类现代服务业中除有形动产租赁适用17%的税率外,其他六类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试点行业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并在2014年加入了电信行业,分别对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采用11%和6%的税率。
从理论上分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但可以避免重复征税,还可以减少企业税收负担。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反映税负增加的改革企业不在少数,这不但会阻碍此行业的发展,也不符合“营改增”的改革意图。因此通过研究,发现各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且营改增”政策是我国税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税制的必然之路。国家大力推行“营改增”政策,积极完善税收制度,可以极大的影响到企业的收费和会计核算以及税收筹划等,并显著提高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相当一部分的“营改增”改革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购入大量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的占比很高。而消费型增值税使企业能在核算应纳税款时抵扣新增固定资产已纳税款,因此会降低行业整体的税负,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另外,营业税改增值税换可以通过谁被更新促进环境保护等现在经济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新增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就可以抵扣,降低了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动力,用新设备替换原有的老旧设备,可以极大程度上的减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营改增”的理论基础
2.1税收中性理论
传统的税收中性原则意指,在不存在收入分配问题,或其已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如何征税才能不给纳税人带来税额以外的额外负担。在理想的情形下,保持税收中性意味着超额负担最小化,即除税种本身所产生的税额外不再承担其他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税收等外部条件对经济的干预,资源配置应该是最有效率的。贯彻增值税的中性原则,使其对经济扭曲最小,可以保障各种经济要素在各行业中自由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2.2微笑曲线理论
微笑曲线理论的形成,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也就是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最终产品的生产,经过市场调研、创意形成、技术研发、模块制造与组装加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这就是全球产业链,它一般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主导。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全球产业链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 从过程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最终产品销售,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从事制造加工环节的生产。今天“营改增”改革的进行,可以通过“税收洼地”的形成,来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寻求优势,让跨国大企业在获得“营改增”带来的税收优惠和横向传递经济压力之间做出选择,有助于国际产业链的形成,同时也能使我国的产业机构优化,沿“微笑曲线”两端上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4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