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定义2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调整2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因2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银行业中的运用现状 2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金融工具中的运用3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非金融工具中的运用5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应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6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6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财务报表方面的问题7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7
五、针对银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7
(一)传统的成本计量存在的弊端7
(二)公允价值估值技术7
(三)银行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7
(四)强化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及管理7
六、改进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政策建议8
(一)不断提高并且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8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9
(三)改进银行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9
(四)强化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及治理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上市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引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国际市场中,关于会计理论方面具备诸多热点话题,其中之一为公允价值的实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际运用。伴随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发展态势越发明显,在会计计量过程中,需要保持国际一致。如果计量方式选择不一致,将可能在交易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并且一些企业利用这一计量的手段,可能存在平滑利润的现象。所以,进一步加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使用,涵盖了应用、理论两个方面,由此需要对此进行深入探究。积极开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公允价值结合当下的发展形势,展望未来的形势,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全新的计量模式,考虑了各项资产的时间价值。这和历史成本相对比,更加具备优势。对历史成本而言,其主要提供静止的数据,并且是历史数据,不能伴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企业实际价值而言,其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动态呈现,不断表示出价值的改变,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表示市场条件的更改、变动。在不断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这一计量模式可以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资产的时间价值,削弱了传统意义上使用该历史成本计量这种计量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
二、文献综述
(一)定义
国际会计委员会关于此的定义是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者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价格。我国目前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愿意贴近国际准则,就是在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双方知道情况的情况下进行资产交换和负债的结算的计量。
契合以上定义,笔者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对公允价值的衡量最关键的就是自由有效的市场,其中市场参与者并非主体地位。由此在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将市场当作计算的前提,充分考虑上市企业对负债、资产定价过程中可运用的估价、计量方法和层级。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调整
39号可以被划分为53条、13章,正式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前期的征求意见稿相对比,并没有在内容中具备实质性改变,并且在框架上更加精准、细致,调整具体为以下内容:
表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新调整
调整方向
调整内容
公允价值的定义得调整
公允价值计量主体变动
公允价值对计量时间的要求
公允价值的计量
估值技术的确定
可观察输入值对比不可观察输入值
公允价值的级次划分
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划分
公允价值的级次决定因素
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
披露信息如何进行分组
披露内容调整
(三)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因
2006年,我国新增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其作为一种会计准则在我国具备重要的作用。对金融工具而言,其涵盖了金融负债、金融资产、权益工具等。对金融业务而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具备双向功效:倘若企业金融交易性资产价格不断提高,倘若将其确定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那么这一时期的利润可以大大提高;反之,倘若企业的资产价值降低,那么将其确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一时期的利润会不断的降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还未彻底消除之际,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工具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对各行业更好地反映会计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清晰、详实、客观的信息,可供其进行决策。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银行业中的运用现状
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范围内有着及其广泛的使用,而银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无论是在数量和还是规模方面,都是具备最大的负债、金融资产,由此和其他行业想对比,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的影响层次更深。而金融业是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能够有效的配置基础资源组织,在金融体系中,上市银行位于中间位置,由此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监管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深刻的了解这一观念,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此后发布公允价值计量所具备的缺点的相关制度。在1997年财政部首次在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此后并将其应用到会计准则体系之中,希望其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客观、透明的信息。但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并且监管体系不严格,经济制度也不能契合我国当下的发展现状,导致众多上市企业抓住政策漏洞,将公允价值当作实现利润的方式,造成企业提供的对外财务信息失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用在金融工具中被广泛作为衡量依据,主要源于对金融工具而言,其会伴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具备波动性。倘若摊余成本、负债账面、资产账面等计量,会造成财务报表始终的净额和实际生产具备偏差,不能真实的表现出负债、资产的真实情况,导致财务报表不具备可靠性,与此同时,对金融资产而言,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工具可以最直观的呈现出降低、增加的情况。对比银行与其他产业,银行较多的涉及垫款、贷款、负债客户的摊余成本等,对可出售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而言,一般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程度总体比较高。具体情况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4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