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声誉行业专长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字数:1194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审计费用影响因素2
(二)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费用3
(三)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3
(四)文献述评4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4
四、研究设计5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5
(二)变量定义5
(三)模型设定6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回归结果分析 8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9
(一)研究结论9
(二)研究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9
审计师声誉、行业专长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引言
以此为基础,文章将我国的资本市场作为研究的背景条件,选取的样本是上海股票交易所和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能否影响审计费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审计师声誉和行业专长的重要性。文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近况,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与书籍,借鉴以往经典的研究模型,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审计师声誉、行业专长及其审计费用间的联系,探索我国审计师行业声誉溢价、专长溢价的存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为审计师有针对性地定价。 为审计师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市场价值,有标的性地定位自身聘请费用提供参考,为企业在选择合作的审计师时充分考虑聘请该审计师后伴随产生的成本和利好效益进行评估,提供相应的的实务经验。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费用影响因素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审计费用是指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在审计服务方面得到的统一价格,而且学者对探索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抱有极大热情。在起初的研究中,第一个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做出研究的是美国学者Simunic[1],经典的科学审计定价模型就是他研究所得,而且沿用至今,广泛流传应用。在Simunic研究所得的回归方程中,可知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市公司规模、行业类别、盈利亏损情况、资产负债率等。往后,在研究学者在探索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大多数都应用了Simunic模型或者是基于此模型做出的修改模型。但我国在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迟,研究学者正式研究是在上市公司被强制性公布其审计费用状况以后。在学者们的研究过程中不难看出,公司审计费用主要是由被审计单位的特征所决定的,比如接受审计的单位规模、公司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等;更重要的是,审计市场中审计师声誉、行业专长同样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变化。除此以外,对审计费用影响起到关键作用的当属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层特征、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幅度都反映为审计风险从而影响着审计费用。
1.管理层因素。企业的主要决策都是由管理层做出的,如何规定其权利大小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否良好;企业的主要监督机制是审计,可以加强公司的管理,保障员工利益,推动公司发展。经Tsui与Gul(2001)研究[2],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时,审计费用越低。究其缘由,可以解释为董事会的约束作用更强,员工自觉性提高,间接完善了监督机制,有效规避了公司财务风险,从而减少审计费用。钟培元(2018)[3]从多个角度研究以2012为基年及其后两年西南地区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得出结论:董事会人员越多或者董事长同时担任总经理的情况越普遍,审计费用越高,股权集中度的增加却减少了审计费用。沈玉华、张军、于应敏(2018)[4]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但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且这些影响主要产生于外资或合资企业的样本组里。刘猛(2018)[5]根据分析行为金融与审计风险理论,实证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是否会影响审计定价的决策。得出结论:当管理层过度自信时,审计师选择增加审计费用,预防未知的审计风险,这种现象更频繁的发生在国有企业中。
2.盈余管理幅度。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引起了世界多方学者的关注。王珣、戴德明、闫丽娟(2018)[6]认为企业盈余管理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首先企业盈余管理使财务汇报失误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审计师和雇佣他的事务所受到监管甚至诉讼的情况更易发生,审计收费随之水涨船高;其次,因为会计师事务所议价过程中话语权相对较弱,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能够用增加审计收费的办法购入使其满意的审计意见。曹琼、卜华(2013)[7]等人通过分析我国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情况,将盈余管理幅度划分为以中位数为标准的两组,主要调查盈余管理幅度较大组的样本,探究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还对二者之间关系实施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盈余管理幅度越大,非标准审计意见明显越多;如果审计费用较高,盈余管理就很难影响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状态。
3.会计税收差异。会计税收差异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发生变化或者审计风险难以预测,进而影响审计费用。张孝光、张琦(2018)[8]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假定研究条件,建立实证模型,然后选取上海股票交易所和深圳股票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来作为研究样本,在探索会计税收差异是否会对审计费用造成影响过程中,选取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会计税收差异会对审计费用造成积极的影响。杨洁(2017)[9]给出结论,税收差异的增大可能会纵容管理层增加盈余操纵、税收规避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当使审计程序应用覆盖面更广,以便掌握大量合理的审计证据,尽可能规避或使企业安全度过审计风险,所以审计成本的提高不可避免,审计费用也随之上涨。
4.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在监管层、公众和学术界,政府环境审计在国家审计理念指导下如何开展已经引起了相当数量的研究讨论。余海宗、何娜、夏常源(2018)[10]基于“文本分析法”,将环境规制制度用20062015年手工整理的地方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包含环保类关键词的字段和句子数衡量,实证检验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通过实证证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审计开销的影响力度。结果发现,在地方政府的规制下,辖区内的重污染民营企业在审计上的开销增多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