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
目 录
1 引言1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
2.1 投资者情绪与会计稳健性2
2.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3
3 研究设计3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
3.2 实证模型构建与研究变量说明4
3.2.1 模型构建4
3.2.2 研究变量4
4 实证结果与讨论6
4.1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6
4.1.1 描述性分析6
4.1.2 相关性分析7
4.2 回归分析8
4.2.1 投资者情绪与会计稳健性的回归分析8
4.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的回归分析9
结论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表1 主要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6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7
表3 主要变量之间Pearson检验的相关系数矩阵8
表4 假设1的检验结果9
表5 假设2的检验结果10
1 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信息重要的质量要求之一,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个企业如果拥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其经营活动的交易费用和风险都会降低,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收益。刘杰(2013)认为会计稳健性对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公司不良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债务资本成本、提高债务契约效率等能够起到积极的作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用。亚洲金融危机、安然事件及次贷危机等与企业忽视稳健性原则、片面追求业绩有直接关系[1]。因此,企业要在竞争和风险并存的市场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在财务上力求稳健,明确各种收益的风险,使企业能在风险中获得收益或者避免的风险。
有关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门领域。周慧敏(2014)认为,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大部分是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考虑人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2]。随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经济领域出现很多“异象”,早前的“理性人”假设已无法解释“异象”。后来学者提出,人类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会受到认知心理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从非理性人角度研究会计稳健性,研究人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其中,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是非理性行为特征的两个重要研究热点。
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只有大力发展制造业,实体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稳健发展。晋胜国(2003)在谈及危机中的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时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过度泡沫化、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压等导致中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3]。制造业空心化,不仅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自身发展,而且会阻碍中国经济的转型。空心化这个问题不容小觑,陈旭东、黄登仕(2006)在其研究中指出,会计稳健性对制造业的约束比较有效[4]。本文认为深入研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对解决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危机有极大帮助,稳健性不但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更高,提高制造业公司的治理能力,平衡各方利益、规避风险、优化决策。本文就以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两个主要变量为基础,研究这两个变量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杨华军(2007)在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述评中指出:目前已有文献主要是针对会计稳健性的度量、产生动因和经济后果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张洁慧(2008)认为稳健性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久远。在会计实务中,广泛采用各种减值准备、对存货估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加速折旧、直接冲销研发费用和开办费等稳健会计处理办法[6]。这些处理办法都是由投资者、管理者决定,离不开投资者、管理者的职业判断和行为决策。而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决策除受外部环境的限制外,还受到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其中,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是非理性特征的重要表现。投资者情绪会对企业股票价格、股利政策等产生影响,并通过投资行为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张超(2013)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损害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稳健性[7]。高英(2014)认为,投资者情绪高涨会造成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信息无暇关注或关注较少,管理层也更愿意发布好消息,减少披露坏消息,迎合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从而降低了会计稳健性[8]。周慧敏(2014)发现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企业会更倾向于加快好消息的确认,延迟坏消息的确认,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2]。
2.1 投资者情绪与会计稳健性
认知心理学表明,由于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投资者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心理情绪、认知的影响。在制造业企业,投资者做出的决策无疑都会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由于人的认知判断有个体性的差异,那么不同情绪的投资者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都会各不相同、存在偏差,因此情绪会影响着投资者会计政策的选择。从投资者情绪这个角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很合理、很必要的。余丽霞,王璐(2015)把投资者情绪的定义为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事件预期产生的偏差[9]。本文将采用王璐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行为、股利政策的研究上,而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的文献较少。
Kahnemand和Tversky(1979)发现,管理层在做投资决策时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10]。投资者情绪较高时,会感染管理者情绪,增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高估收益,低估风险,损害公司的会计稳健性。Ali和Gurun(2009)将投资者情绪同应计异象相联系,发现当情绪高涨吋期,个人投资者会较少的关注应计现金流量,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11]。本文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更愿意加大投资行为,夸大收益,忽视风险,降低会计稳健性。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则相反。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投资者情绪与会计稳健性是负相关关系。
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
学术界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定义各不相同,Heaton(2002)管理者过度自信通常表现为过高估计项目未来收益及成功的可能性,过低估计未来损失及失败的可能性[29]。本文采用张超(2013)的观点,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定义为过度高估有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过度低估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7]。管理者也是一个非理性人,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难免会受到个人心理特征和行为偏好的影响,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通过其非理性行为影响会计稳健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