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政策收紧下制造业上公司定向增发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字数:15165】

2024-11-24 18:2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研究内容 2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2
1.3.1研究方法 2
1.3.2技术路线图 3
1.4创新点与不足 4
1.4.1本文创新点 4
1.4.2可能的不足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分析 5
2.1定向增发的折价发行问题 5
2.2定向增发的经济后果 6
2.2.1定向增发与市场反应的关系 6
2.2.2定向增发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6
2.3文献述评 7
2.4相关理论分析 8
2.4.1信息不对称理论 8
2.4.2限期流动性补偿理论 8
2.4.3监管理论 8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概述 9
3.1定向增发的发展历程 9
3.1.1我国上市公司历年定向增发情况 9
3.1.2定向增发行业分布情况 10
3.1.3制造业定向增发情况 11
3.2政策收紧下定向增发概况 12
第四章 研究设计 14
4.1研究假设的提出 14
4.1.1增发对象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 14
4.1.2折价程度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 14
4.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4
4.3变量定义 15
4.4模型构建 16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7
5.1描述性统计 17
5.2相关性分析 17
5.3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18
5.3.1定向增发对象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检验 19
5.3.2定向增发折价程度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检验 19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20
6.1研究结论 20
6.2对策建议 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1
参考文献 22
政策收紧下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摘 要
自2006年我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凭借其自身发行审批程序简单、发行成本较低的特点,得到了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2017年,为了遏制部分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使市场回归理性,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证监会先后发布定增新规和减持新规,对定向增发进行了政策收紧。本文选取2017年实施定向增发的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定增对象、折价程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大股东和关联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后的经营业绩要好于没有大股东和关联投资者参与的上市公司,支持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监管理论;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程度与公司经营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支持监管理论和限期流动性补偿理论。2017年的定向增发政策收紧有效减少了市场的不理性行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作出了限制,使定向增发重新回归投资的本质,注重上市公司内部价值和未来长期发展。以上研究结论,丰富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经营业绩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帮助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2006年我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定向增发作为一种发行程序简单、发行成本较低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得到了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2006年~2016年间,定向增发市场飞速发展。2006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仅为1,027多亿元,2016年时增发规模已高达17,124亿元。2017年,为了遏制部分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使市场回归理性,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证监会先后发布了定增新规和减持新规,这一系列严格的政策限制收窄了投资者的利润空间、增加了投资者退出的难度,减退了定向增发市场的热情,增发规模开始下滑。2017年全年定向增发的融资规模为12,658亿元,相比于2016年锐减接近30%。
定向增发在西方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西方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便已开始研究私募发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的定向增发开端于2006年,吸引了国内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例如,国内学者章卫东等(2008)首先系统地将国外私募发行的成果引入到国内,对国外私募发行的公告效应、长期股价表现、发行折价率、投资者类型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与探讨。自此,在定向增发被正式纳入合规范畴的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其做出了一系列丰富、细致的研究,包括定向增发后的市场反应、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盈余管理等。由于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对定向增发政策改革的动向与内容在近年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如2017年为了使市场降温,再融资政策出现了收紧,而我国学者单独针对2017年再融资政策收紧后的定向增发研究较少。同时,我国学者对于定向增发的研究大多针对全行业样本,缺少细致针对某行业的特定研究。因此,本文针对2017年政策收紧下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定向增发的不同定增对象、不同折价程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不仅丰富了定向增发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为今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于认购对象和折价程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0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