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管理理论的精益管理会计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价值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
2.2 精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3
3 精益管理会计概述 5
3.1 精益管理会计的含义 5
3.2 精益管理会计的特点 5
3.3 价值管理理论背景下的精益管理会计研究 6
4 精益管理会计的职能研究 6
4.1 精益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 6
4.2 参与企业经济决策职能 8
4.3 精益管理会计的评价职能 10
5 精益管理会计在HX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11
5.1 HX企业简介 11
5.2 精益管理会计模式下HX企业财务效率分析 11
5.3 精益生产模式下HX企业价值机理分析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精益生产孕育了精益管理,以新的模式对精益管理各个节点进行细化,达到企业成本最低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完成企业价值增值的工程。实践证明,国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精益管理会计这一理论,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企业都开始了精益之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对精益管理会计进一步实践和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价值管理视角,探索精益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管理体系的生成与完善,要求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以此来进行精益管理会计概念、原则、组成元素的界定,分析核心竞争力在精益管理行为中提升的根本因素与系统机理。同时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剖分析,将精益管理思想与管理会计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导国内企业向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促进生产高效化,以此来获取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管理会计决策能力,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价值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1.1 价值管理的概念
价值管理是以价值为基点进行组合或者分散管理,从最高效的管理中为股东谋求最高的实际价值,是企业管理中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价值管理是一种战略意义的管理理念,它是指企业对管理实践的广泛应用,以各种内在文化和企业视角为指导原则,确立组织的未来核心战略,制定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关行为规范,并且通过实际组织运行中的日常任务,在内外部服务中进行实际操作。有一名国外著名学者对价值管理的核心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他提出价值管理是一条新思路,企业的成功永远来源于生产者、消费者与投资者获得的最佳期望,而为了达成共同的远景目标,必须确立一根主线将各类成员连接起来,在共同的主导信念引领下,以最有效的实践完成内外部服务,促进组织行为规范更加标准化,最终为客户取得最高满意度。
在本论文中,阐述的价值管理是指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使企业管理高效化,组合各层次的力量创造出新的价值增值理念。
2.1.2 价值管理的内容与发展状况
1.价值管理的模式
具体有以下四种价值管理模式。
(1)Alfred Rapaport价值管理模式
Alfred Rapaport提出,价值管理中运行机制的核心是通过真正全面的价值管理过程来体现价值创造的原则。组织成员的选择是价值管理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有管理层与员工认可创造价值的一般原则,价值管理进程才能有效推进,原则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2)战略规划价值管理模式
战略规划价值管理模式的探索中,一些学者提出价值管理模式是通过价值管理手段与价值目标的设定,完成价值的有效评估,进而创造出一种含有各种价值驱动因素与技术管理方法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型在收益与风险相对均衡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各种技术模型与决策模型有机结合,完成对财务的量化并落实财务管理战略。通过整合企业各种价值驱动因素来进行真实全面的衔接进程,构建企业组织价值体系,最终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同时通过预算、报告与预警系统来检测管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整体机制。
(3)麦肯锡价值管理模式
麦肯锡公司指出,价值管理是由三种价值元素共同作用的管理模式,包括了价值观、价值管理程序以及价值管理系统。第一,价值思维引领企业实际管理中各种价值实现的根本方针。第二,企业的价值思维往往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来的,需
要运用相关规范来阻止它的野蛮生长,从而保证股东价值恒定的核心地位。
(4)德勤价值管理模式
德勤公司提出了价值驱动力是推动价值创造的引擎,一个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将完全呈现在价值地图上。价值驱动的因素以提升价值为主导而产生,从开源上增加收入,节流上降低成本,在资产管理提升附加值并有效进行预期管理,这些问题的细化组成了价值驱动的因素,而对价值的分解细化就是构成价值地图的各个重要环节。价值地图提供了更清晰的价值构造,方便进行企业价值法分析,从中找出价值驱动力的主要因素,并对各个主要因素进行剖析,细分整体的空间并明确各自方向,完成价值驱动力的最佳配比,改善具体的价值体系措施。现状分析中,有两种查阅地图的方式,一种是以自上而下的形式来揪出问题并实施改善措施,另一种则是以自下而上的形式来进行监控管理,更加仔细地寻找问题关键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