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研究(附件)

2021-05-09 10: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一,全面、详细的介绍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接下来的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的分析,让读者能够基本了解本文所要讲的作业成本法;二,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以及该方法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性;三,通过对X汽车制造公司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案例的数据分析,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的过程。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了解作业成本法在X汽车制造公司的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汽车制造业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
2.1 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1
2.2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3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4
3.1 适用范围的不同 4
3.2 计算特点的不同 4
3.3 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不同 5
3.4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不同 5
4 作业成本法在X汽车制造公司的应用 5
4.1 公司背景简介 6
4.2 作业成本法在X公司的应用现状 6
4.3 改进措施 10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为了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维护并抢占市场资源,企业家们也在纷纷寻找改革之法。在一些列的变动下,我国的制造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是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生产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而重中之重的改革方向就是生产成本的控制的改革,企业为谋求发展,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将愈加精准和高效。
然而,传统成本法却越来越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作业成本法便是基于此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了我国,它的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能够规避信息失真问题,从而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二是对注重产品管理的传统成本法进行了改进,能够便于成本控制;三是作业成本法根据成本动因来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分配间接成本,对成本进行细化,使其在计算上科学合理。由此观之,作业成本法取代传统成本法是时代使然。从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实业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推广却并不乐观。
2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2.1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管理系统,包括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它能够追踪分析作业,确定其资源消耗的多少,并根据资源消耗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在此基础上,依据产品消耗的作业量,确定成本的最终耗用量[2]。这便是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基本原理。同时,这种追踪的行为为发现并剔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价值链”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
2.1.1资源
所谓的资源,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制造出产品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实际生活中,一项作业的完成必然需要消耗对应的资源,那么,要计算产品最终成本也就是计算出在生产这项产品过程中消耗的所有资源量。在作业成本法下,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始基础是资源,而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物料,也包括无形的企业资产。
2.1.2 作业
作业指的是完成产品生产或服务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所有因素的综合。简而言之,作业就是企业为实现某个生产目标,进而为这个生产过程提供必要的、足量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的综合活动,且一直存在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供产销的全过程,依照各个因素的不同而采用对应的计量标准,并将其归集于作业过程中。
2.1.3 成本库
成本库指的是将性质相同的作业集合到一起,其理论基础是自然属性一致的作业属于同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资源消耗都需要进行作业,也并非是某项作业只耗费某种资源[4],不同作业间的资源消耗量具有差异性,在资源分配上是根据作业的自身属性进行。另外,如果在某个企业中以单个作业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那么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工作量。那么,就采取将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作业放置于同一成本库的方法,以简化计算过程,降低成本。所以,在成本库的认识可认为它是某类性质相同或者相似作业的组合体。
2.1.4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论是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指出,作业的进行是产品的需求,而作业进行中又需要消耗资源。因而,成本的分配应该着眼于作业与资源耗费产生的原因,即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指的是作业过程中对资源进行消耗的方式以及原因,反映的是作业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是在作业中分配资源多少的依据,作业的量影响所需要的资源量,但资源的消耗量跟成品产出量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作业动因指的是把作业过程的成本分配置产品中去的标准,它在作业耗费资源量和产出量之间充当沟通桥梁,作业的资源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出量[5]。
2.1.5 作业链
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中,企业从最初投入到最终产出完成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种作业单元,而将这些单元集合在一起即为作业链。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作业,也就是说,企业的这些活动只要发生,就一定会有作业的产生,就会耗费一定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作业都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从原料到最终成产品产出被消费者所使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价值链即从这一过程得以产生。在整个作业链中,所有耗费资源的总和就是产品生产的总投入,即总成本[1]。
2.1.6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指的是成本归集的最终点项,它是企业执行所有作业的原因所在。依照企业管理组织的需要,成本对象的类别很多,比如是某类产品、某项服务,也可能是某个作业过程、某条生产线、某一个工作人员,甚至也可以是整个企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
2.2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其计算步骤如下:
2.2.1 直接成本的归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64426.html